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施肥措施对洞庭湖区旱地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18 00:31
【摘要】:应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非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轮作下,农民习惯施肥(TF)、配方施肥(NPK)及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模式[有机肥来源氮占配方肥总氮量的50%(50%OM)、30%(30%OM)和10%(10%OM)]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为相应作物种植制度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施肥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比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棉花和油菜的产量,且以50%OM处理产量最高,各处理产量的顺序为50%OM30%OM10%OMNPKTFCK(不施肥对照);当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0%时(50%OM处理),棉花和油菜产量分别比NPK处理高24.52%、29.57%,比习惯施肥(TF)处理分别高46.03%和49.07%。同时,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作物产量的年际变化均不到20%,明显小于NPK、TF和CK处理,即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促进旱地作物高产,同时也能保证其稳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且以50%OM处理效果最好,与试验前比较的增加幅度分别达57.5%、38.2%、65.1%和48.1%;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随施入磷素量的增加而增加趋势;而CK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则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Y)随试验年限(X)的变化均可用方程式Y=a X+b来表示。在洞庭湖区肥力较高的旱地土壤中,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施用比例对保障非粮作物高产稳产和耕地地力提升尤为重要,且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机肥来源氮占总施氮量的50%时能获得最佳效果。
【图文】: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肥处理


第5期陈鸽等:不同施肥措施对洞庭湖区旱地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693http://www.ecoagri.ac.cn呈上升趋势,NPK处理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CK处理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高,各施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均值高低依次为:50%OM>30%OM>TF>10%OM>NPK,表明施肥模式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很大影响。图12008—2012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Fig.1Variationsoforganicmattercontentsinsoilsunder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from2008to2012201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08年比较,无肥区降低了0.4g·kg1,下降2.1%,呈缓慢下降。分析认为,油菜-棉花轮作及作物根茬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使土壤有机质保持在一定水平。NPK处理尽管未施有机肥,但由于有一定量根茎叶等有机物回归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上升,2012年较2008年增加2.2g·kg1,增加了11.4%。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有机质增加明显,到2012年,50%OM、30%OM、TF和10%OM处理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1.1g·kg1、9.8g·kg1、6.6g·kg1、6.4g·kg1,增幅分别为57.5%、50.8%、34.2%、33.2%。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以求出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y)随施肥年限(x)变化的关系分别为:10%OM处理y=1.50x+18.58(R2=0.8514),30%OM处理y=2.14x+18.74(R2=0.8649),50%OM处理y=2.42x+18.96(R2=0.8401),表明土壤有机质增幅大小与有机肥施用量高低呈正比。TF处理y=1.46x+18.82(R2=0.8554),NPK处理和CK则没有显著相关性。根据前述相互关系,可以求出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量分别为10%OM处理1.50g·kg1、30%OM处理2.14g·kg1、50%OM处理2.42g·kg1、TF处理1.46g·kg1,即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量?

土壤全氮含量,不同施肥处理


0.09g·kg1,下降6.6%,这可能与无肥区生物产量低,收获量少和自然补给氮素不足有关。NPK处理的全氮含量5年后仅增加0.05g·kg1,呈稳定状态。50%OM、30%OM、10%OM处理5年内分别增加0.52g·kg1、0.48g·kg1和0.18g·kg1,增幅分别为38.2%、35.3%、13.2%,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增多,土壤全氮含量相应提高。对相关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30%OM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y)与试验年限(x)变化可用方程式表示为:y=0.11x+1.37(R2=0.6607),通过该方程式计算,该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年均每年增加量为0.11g·kg1。图22008—2012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Fig.2Variationsoftotalnitrogencontentsinsoilsunder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from2008to2012由图1和图2可知,有机质的含量与全氮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连续5年来,不同处理之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全氮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等量施肥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明显高于NPK和不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本试验原土壤C/N值为8.2试验5年后TF处理的土壤C/N值为10.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50%OM、30%OM、10%OM均值)的土壤C/N值为9.4,NPK处理土壤C/N值为8.8,不施肥处理土壤C/N值为8.6。结合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尽管不同处理土壤C/N值略有提高,但相互之间差异较小,但也说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NPK能更明显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同时又可通过调节土壤与肥料养分的释放强度与速率,使作物在整个生育阶段得到均衡的矿质营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健;杨志远;孙园园;徐徽;严奉君;赵建红;马均;;成都平原两熟区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稻冈优7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1期

2 黄晶;高菊生;张杨珠;秦道珠;徐明岗;;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7期

3 李慧;马常宝;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中国不同区域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4 王姗娜;黄庆海;徐明岗;段英华;柳开楼;;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双季稻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2期

5 蔡泽江;孙楠;王伯仁;徐明岗;黄晶;张会民;;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1期

6 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鲁艳红;谢坚;杨曾平;;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Hwat Bing-So;;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张国荣;李菊梅;徐明岗;高菊生;谷思玉;;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孙波;朱兆良;牛栋;;农田长期生态过程的长期试验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2007年06期

10 吴乐知;蔡祖聪;;基于长期试验资料对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估算[J];生态环境;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香芝;;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J];农技服务;2009年06期

2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3 ;(2)全国各省区各种作物产量统计表[J];地理学报;1936年01期

4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甘肃农业科技;1978年01期

5 刘福英;;合理调配肥料的原则[J];农业科学实验;1983年06期

6 ;什么叫回归和回归系数?什么叫相关和相关系数?[J];陕西农业科学;1977年07期

7 段道怀;世界作物产量简况[J];农业信息探索;1990年02期

8 杜修学,卞敏,杨焕金,周卫东,张升;农桐间作光和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1年01期

9 拉巴,李春;浅析拉萨市作物产量与水分变化[J];西藏科技;2002年03期

10 陈靠山;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性的策略和关键技术[J];世界农药;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廷云;赵明;卢从明;白克智;焦德茂;张荣铣;李良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力争作物产量的突破[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宇万太;张璐;马强;;辽宁潮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霞;李辉信;胡锋;沈其荣;陈小云;仓龙;;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C、N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利;樊明寿;;利用SPSS进行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的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路明;;序[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海刚;黄治平;杜会英;王风;张克强;;RZWQM模型的研究进展[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廖华明;罗林明;王显报;王胜;袁春花;;栽培制度对麦田病虫群落组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简报[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百战;吕翔;赵杰;孙磊;;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阎同生;徐东瑞;;应用GIS开发河北省富钾岩石的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梅;粮食安全有保障 主产作物产量可动态预报[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杨方宇;黄村今年秋季作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N];衡水日报;2011年

3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 田欢;中国土壤硼元素缺乏影响作物产量[N];农资导报;2006年

4 杨海燕 记者 徐光胜;微生物菌活化土壤作物产量大增[N];哈尔滨日报;2009年

5 记者 于宁;增强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产量[N];吉林日报;2006年

6 王忠怀;科学施肥: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N];辽源日报;2006年

7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及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翟洪民 刘传珍;茬口倒得顺 粮食装满囤[N];农民日报;2004年

9 ;作物产量庞大 市场需求旺盛[N];期货日报;2003年

10 云南省土肥站 刘友林;科学施肥的五个基本定律[N];云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忠芳;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刘爽;耕作施肥对土壤水热和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3 周丽敏;黄土高原双垄覆膜和地槽集水技术对土壤水温、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长安;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焕春;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耕地土壤特性及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林;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叶英新;生物质炭施用两年后黄淮海平原黄潮土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靖彦;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国清;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和养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袁率;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韩霜;土壤、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作物产量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晨;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动态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荣合;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新造梯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宋永林;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刘禹池;保护性耕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