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图文】:
?研究典型降雨下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雨型下地表径流和泥沙中养分浓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壤中流及地下径流养分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及地被物在控制养分流失中发挥的功效。降雨产流过程中,每6min取1个样,从总氮(TN)、总磷(TP)2个指标上分不同的雨型进行分析,观测浑水径流的养分流失特征。TN、TP采用HClO4-H2SO4消化法,消化或提取后的溶液使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Smart-Chem进行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典型降雨地表径流养分变化特征2.1.1中雨型TN、TP养分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连续性短历时中雨型而言(本次降雨历时80min,雨量16.2mm),不管是TN浓度,,还是TP浓度,裸露对照区较其他2区差异明显,裸露对照区浑水径流TN、TP浓度为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的10~20倍,原因是裸露对照区地表径流夹杂大量泥沙,泥沙对养分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加之大量不溶性N、P随泥沙携带,而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因地被物的消能和拦截作用,地表径流基本为清水径流。从不同处理的养分变化特征可知,裸露对照区TP浓度呈下降趋势,而TN浓度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园覆盖区TP浓度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全园敷盖区则先上升后下降且逐渐趋向稳定,产流初期全园覆盖区浓度较全园敷盖区略高,而后略低;TN全园覆盖区和全园敷盖区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全园敷盖区一直高于全园覆盖区,主要是全园敷盖区枯落物腐殖质溶解于径流所致。2.1.2大雨型TN、TP养分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短历时大雨型而言(本次降雨历时40min,雨量28.3mm),TN、TP浑水径流养分浓度依然是裸露对照区较其他2区高,但差距有所减小,原因是大雨型下浑水径流中粗沙颗粒较多,土壤养分富集能力减弱,加之地表径流流速
?研究典型降雨下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雨型下地表径流和泥沙中养分浓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壤中流及地下径流养分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及地被物在控制养分流失中发挥的功效。降雨产流过程中,每6min取1个样,从总氮(TN)、总磷(TP)2个指标上分不同的雨型进行分析,观测浑水径流的养分流失特征。TN、TP采用HClO4-H2SO4消化法,消化或提取后的溶液使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Smart-Chem进行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典型降雨地表径流养分变化特征2.1.1中雨型TN、TP养分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连续性短历时中雨型而言(本次降雨历时80min,雨量16.2mm),不管是TN浓度,还是TP浓度,裸露对照区较其他2区差异明显,裸露对照区浑水径流TN、TP浓度为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的10~20倍,原因是裸露对照区地表径流夹杂大量泥沙,泥沙对养分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加之大量不溶性N、P随泥沙携带,而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因地被物的消能和拦截作用,地表径流基本为清水径流。从不同处理的养分变化特征可知,裸露对照区TP浓度呈下降趋势,而TN浓度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园覆盖区TP浓度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全园敷盖区则先上升后下降且逐渐趋向稳定,产流初期全园覆盖区浓度较全园敷盖区略高,而后略低;TN全园覆盖区和全园敷盖区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全园敷盖区一直高于全园覆盖区,主要是全园敷盖区枯落物腐殖质溶解于径流所致。2.1.2大雨型TN、TP养分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短历时大雨型而言(本次降雨历时40min,雨量28.3mm),TN、TP浑水径流养分浓度依然是裸露对照区较其他2区高,但差距有所减小,原因是大雨型下浑水径流中粗沙颗粒较多,土壤养分富集能力减弱,加之地表径流流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R.von Uexkull;李桂生;许能琨;万国保;;橡胶树的需钾量[J];热带作物译丛;1982年02期
2 王桂苓;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孙兴旺;吴春蕾;;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3 陈磊;李占斌;李鹏;于国强;贾莲莲;;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S1期
4 高桂娟;李志丹;韩瑞宏;关见留;;应用于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改进基质的养分流失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帅兵;刘华;朱朝辉;赵普天;赵云永;;坡地养分流失研究现状及控制技术[J];绿色科技;2012年06期
6 苏明娟;王超;;红壤坡地养分流失预报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5期
7 佘雕,吴发启,刘丽莉;黄X⊥裂至魇Ч媛沙跆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黄生斌;刘宝元;孙江;刘晓霞;路炳军;段淑怀;;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9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10 张展羽;左长清;刘玉含;张靖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作用过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前进;于兴修;;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养分流失监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姚帮松;;水蚀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流失过程模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艳平;郑粉莉;;不同土壤水文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维农;减少农家肥养分流失有“四招”[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撂荒土地养分流失 导致水体环境污染[N];甘肃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曹陇生邋通讯员 任晓军;我省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获初步成效[N];陕西日报;2007年
4 薛华;谨防农家肥养分流失[N];陕西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淑鑫;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对水稻土土壤及养分流失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子龙;太行山石灰岩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小强;间作种植模式对云南省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易彩琼;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退耕草地的水转化特征及养分流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少威;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刘彬彬;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军健;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洋;江西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姚娜;丹江口库区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点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