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水曲柳、樟子松和农田土壤指标差异及其综合比较
【图文】:
http://www.ecologica.cn多高于水曲柳、樟子松的相应值,相应平均值分别高出20%、59.4%、12.7%、26.2%、17.3%。帽儿山林场:土壤肥力维持能力得分最高的树种是水曲柳(27),得分比较低的树种是落叶松、农田、樟子松(23)(图1)。对比表3(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水曲柳的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EEG、TG多高于落叶松、农田、樟子松相应值,相应平均值分别高出56.7%、107%、183%、74.6%、3%、17.8%、11.1%2.5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标准化得分相关树种及农田间比较分析综合土壤物理指标来看,两个林场得分比较高的树种均是水曲柳,得分排序基本一致,总得分排序:水曲柳(22)、樟子松(21)、农田(19)、落叶松(18),因此,水曲柳具有维持更好的土壤物理性质的能力。其中秀水林场:土壤物理指标得分比较高的树种是水曲柳和樟子松(11),对比表3(不同树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水曲柳和樟子松的比重、孔隙度多高于落叶松的相应值,相应平均值分别高出24.3%、64.6%,相应的容重低4%。帽儿山林场:土壤物理指标得分最高的树种是水曲柳11,对比表3(不同树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水曲柳的孔隙度高于土壤物理性质比较差的树种(落叶松、农田、樟子松)的2%,相应的容重低12%。图1种间土壤肥力维持能力综合比较分析Fig.1Inter-speciescomparisononthecomprehensivescoresforsoilfertilitysustainability图2种间土壤物理性质综合比较分析Fig.2Interspeciescomparisononthecomprehensivescoresforsoilphysicalimprovements2.6土壤固碳能力标准化得分相关树种及农田间比较分析综合土壤固碳指标可知(图3),,两个林场土壤固碳能力最好的树种都是水曲柳(总得分14),而且得分高低排序一致:水曲柳、落叶松、樟子松、农田,而且不同树种土壤固碳能力
http://www.ecologica.cn图3种间土壤固碳能力综合比较分析Fig.3Interspeciescomparisonsonthecomprehensivescoresofsoilcarbonsequestrationcapacity图4种间降盐碱综合得分的比较分析Fig.4Interspeciescomparisononcomprehensivescoresofsoilsaline-alkalidecliningcapacity3讨论3.1植被类型间差异及其在不同深度上一致性分析:统计检验与意义造林树种与其它作物如草本和农作物不一样,树木根系较深,其具体影响的深度也可能存在树种的差异[20-21]。由于不同学者对土壤研究尺度大小不同,土壤本身不同土层也存在明显差异,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致使同一地区的研究结果常常存在较大差异[22-23]。因此,在采取土壤样品时分土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对落叶松的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对表层和深层影响差异明显,甚至趋势相反,需要同时考虑表层和深层土壤碳和氮等指标变化[6,10,11,15]。李龙等研究认为不同土层土壤SOC含量与SOC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23]。本研究也确认土壤深度差异对各种土壤指标的影响,两个地点均表现15个指标存在显著的土壤深度间的差异(图3)。在如此大的土壤层次间差异存在的情况下,植被类型间差异是否可以测定出来?我们的结果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17个指标中,两个地点均显示出植被类型间差异的指标有一半左右(7—8个指标),而且有4个指标(根系密度、容重、土壤pH、速效磷)在两个地点均存在显著的植被类型间差异,其中根系密度和容重植被类型间差异在两个地点间排序基本一致,水曲柳根系密度最高,土壤容重最低(表3)。此外,植被间植被类型间差异两个地点一致的还包括EEG、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土壤比表面积和有机碳矿化速率等6个指标,这几个指标4种植被类型间基本一致(P?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A.GENT;关继义;刘谦和;;采运作业和整地对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国外林业;1987年03期
2 李梅;杨万勤;肖艳;吴福忠;;干扰对毕棚沟生态旅游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4期
3 唐淑英,杨兴邦,谭军,陈东民;光明畜牧场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改良途径[J];土壤;1986年02期
4 张飞;陈云明;王耀凤;王琳琳;;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有机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3期
5 W·L.Pritchett;李佩忠;吴利华;;燃烧对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国外林业;1990年02期
6 王洪斌;森林火灾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7 李岩;段文标;陈立新;;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物理性质微环境异质性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3期
8 齐少全;高培喜;徐建平;凌兵;;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0期
9 张波;赵雨森;;林农复合经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7年04期
10 林培松;;梅州市清凉山库区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裴忠雪;东北典型垦区土壤物理性质与肥力关系及其对造林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伍海兵;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特征及其改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韩永俊;稻草整株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杜阿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