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洼聚湫类型划分与侵蚀产沙模拟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坤杰;岳大鹏;刘婧春;王朋晓;达兴;程金文;;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揭示的环境信息[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6期
2 王艳杰;唐红渠;姜仕军;;广州流溪河水库沉积物粒度端元模型分析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刘鹏;岳大鹏;李奎;;陕北黄土洼淤地坝粗颗粒沉积与暴雨关系探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永吉;杨明义;张加琼;张风宝;赵恬茵;;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2 阚尚;李福春;田智宇;金章东;肖军;;陕西靖边花豹湾聚湫坝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土壤;2016年02期
3 张玮;杨明义;张风宝;张加琼;赵恬茵;;黄丘区小流域坝地沉积泥沙粒径剖面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2期
4 岳大鹏;李奎;陈宝群;刘鹏;颜艳;;黄土洼古滑塌体引起的环境效应[J];山地学报;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杰;唐红渠;姜仕军;;流溪河水库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J];生态科学;2015年03期
2 颜艳;岳大鹏;陈宝群;李奎;刘鹏;;陕北黄土洼天然淤地坝沉积物粒度特征与降雨关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6期
3 岳大鹏;袁晓宁;李奎;刘鹏;颜艳;;陕北子洲黄土洼坝淤地淤积剖面元素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年05期
4 岳大鹏;李奎;陈宝群;刘鹏;颜艳;;黄土洼古滑塌体引起的环境效应[J];山地学报;2014年02期
5 钱卓蕾;;秋季南极涛动异常对冬季中国南方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4年01期
6 马龙;吴敬禄;温军会;刘文;吉力力·阿不都外力;;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沉积学报;2013年04期
7 WU Zhi-Yong;LU Gui-Hua;LIU Zhi-Yu;WANG Jin-Xing;XIAO Heng;;Trends of Extreme Flood Events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during 1951-2010[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3年02期
8 于国强;李占斌;张茂省;裴亮;;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的调控机理研究[J];土壤学报;2012年04期
9 韩华玲;陈静;孙千里;陈中原;Alaa Salem;;埃及Faiyum盆地沉积物中粒度和磁化率对风沙活动的指示意义[J];湖泊科学;2011年02期
10 张信宝;白晓永;刘秀明;;洼地沉积的~(137)Cs法断代测定森林砍伐后的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流失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根,蔡强国,樊良新,刘前进;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中的尺度转换方法[J];泥沙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占礼,黄新会,牛振华;国内主要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评述[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3 袁再健,蔡强国,卜崇峰;嘉陵江李子口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4 秦富仓,余新晓,张满良,姜吉荣;植被对小流域汇流及侵蚀产沙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5 鲁建功;郭成久;魏英林;;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6 杜俊;师长兴;胡大伟;王红兵;范小黎;;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7 张平仓,刘玉民,张仲子;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2年02期
8 许炯心;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J];科学通报;1994年11期
9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08期
10 吴普特,,陈亚宁;新疆头屯河流域侵蚀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鹏;李占斌;鲁克新;;黄土区草地土壤侵蚀产沙垂直变化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唐政洪;蔡强国;李忠武;许峰;;侵蚀产沙模型及GIS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纪根;蔡强国;唐政洪;;流域侵蚀产沙的空间尺度问题[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郭彦彪;李占斌;崔灵周;;黄土高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6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王忠科;吴淑安;;基于GIS的农林复合经营的侵蚀控制模拟研究[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姚文艺 王玲玲;侵蚀产沙的动力-植被调控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霞;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动力过程与调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建祥;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3 崔灵周;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花利忠;基于AnnAGNPS模型的流域侵蚀产沙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5 秦富仓;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侯建才;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示踪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具瑞;小流域侵蚀产沙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志杰;延河流域植被与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俊道;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侵蚀产沙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前进;基于GIS的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研究——以晋西王家沟流域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刘纪根;坡耕地施加PAM降雨入渗产流及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廖义善;基于GIS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侵蚀产沙模拟及尺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建波;基于DEM的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及侵蚀产沙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段庆彬;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贞;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本文编号:2586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