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对生长季动态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3-17 13:28
【摘要】:【目的】明确原始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差异机制,探讨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征对气象因子季节动态的响应。【方法】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5—10月生长季内采集0~10 cm和≥10~20 cm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指标。【结果】(1)研究样地的多项土壤理化指标在月份间差异显著。(2)在整个生长季内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培养168 h以后,AWCD增加幅度逐渐减弱;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在月份间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6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3)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碳水化合物类碳源是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优势碳源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可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大致分为3簇,即5—6月、7月、8—10月;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变化对季节最为敏感。(4)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与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和有效氮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分类变异分析发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是引起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其中含水量、速效磷的解释度分别为12.76%和30.71%。【结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功能碳代谢特征具有显著的生长季动态变化,月降水总量变化的影响最为重要。
本文编号:2587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松岩;刘延坤;沃晓棠;李云红;陈瑶;;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王树力;;不同经营类型红松林对汤旺河流域土壤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2期
3 李云红;刘延坤;田松岩;陈瑶;刘玉龙;刁云飞;韩丽冬;;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J];林业科技;2014年03期
4 刘春潇;陶玉柱;董爱荣;;椴树红松林腐殖质与土壤表层真菌群落结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5 鞠敏睿;郝敬梅;崔晓阳;;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游离氨基酸季节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静;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宁;不同海拔红松林土壤微生物代谢特征与有机碳重要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任清政;伴生树种对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郭鲲;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次生演替湿生序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吴瑶;“近自然林业”的红松林种群结构及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唐庆明;凉水原始红松林植被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轶;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动态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7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