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下黑土氮素转化及玉米吸收利用的研究
【图文】:
12.5%左右(谢瑞芝等,2007)。张萌等通过 10 年保护性耕作下的玉米连作研究表明,免耕秸秆还田的玉米产量较传统耕作增产 1012.5 kg hm-2,增产率为 17.6%(张萌等,2013)。基于河南省 6 年田间定位实验,丁晋利等研究发现,在免耕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尤其在干旱年份增产更明显(丁晋利等,2018);吴金芝、张丽华也得到相同结论(吴金芝等,2001;张丽华等,2008)。1.3.2 土壤氮素转化过程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 1-1)。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如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如此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形态氮素之间互的相转化,对于有效氮的供应强度和容量有重要意义(Luxhci etal., 2006)。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很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转变为为易溶的形态,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机态氮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Ilungate et al., 2003)。土壤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土壤中铵的吸附、氨挥发、矿物固定、氮的淋溶与径流、有机氮矿化、无机氮的微生物固持、硝化、反硝化等。其中有机氮矿化、硝化和氨化作用均是土壤中氮素转化最为关键的过程(Luo et al., 2004)(图 1-1)。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是有机态氮如蛋白质、核酸、氨基糖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再分解为氨,也称为氨化作用。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有机氮的矿化,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性质、水热条件和植物生长等。硝化作用是土壤铵态氮在亚硝化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参与转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受土壤、水分、温度以及通气条件的影响。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气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首先将 NO3-还原为 NO2-,再继续还原成 N2O 或 N2等气体,反硝化作用不仅使土壤氮素受到损失,而且产生氮氧化物还可能对大气的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白军红等,200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S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舜;逯非;王效科;;中国氮磷钾肥制造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估算[J];生态学报;2015年19期
2 张萌;李立科;郝明德;;免耕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06期
3 刘莉扬;崔鸿飞;田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年03期
4 陈雅君;闫庆伟;张璐;刘威;刘慧民;闫永庆;;氮素与植物生长相关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朱兆良;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2期
6 贺纪正;张丽梅;;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1期
7 黄丹丹;刘淑霞;张晓平;许继平;吴立君;娄玉杰;;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8 褚鹏飞;于振文;王东;张永丽;石玉;;耕作方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水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年06期
9 马俊艳;左强;吴建新;谷佳林;邹国元;王世梅;;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花椰菜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2期
10 范如芹;杨学明;张晓平;申艳;梁爱珍;时秀焕;魏守才;陈学文;;东北黑土不同组分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敏;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N_2O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6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9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