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蚜虫报警信息素生物合成的来源及其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24 18:47
【摘要】:蚜虫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农业害虫之一。大部分蚜虫在受到天敌攻击时都会从腹管释放报警信息素,以警告同种个体潜在的威胁,而该行为对于蚜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许多蚜虫的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倍半萜烯(E)-β-farnesene(EβF)。迄今,蚜虫EβF生物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蚜虫EβF生物合成的来源和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如下:1.对蚜虫EβF生物合成的可能来源(寄主植物、体内共生菌和蚜虫自身)进行了鉴别。首先采用全人工饲料喂养桃蚜和棉蚜,GC-MS分析发现蚜虫仍然能够释放EβF,这就排除了寄主植物作为EβF生物合成来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饲料里面添加抗生素以除去蚜虫体内共生菌Buchnera,结果发现脱共生的蚜虫尽管不能产生后代,但仍能释放EβF,这说明Buchnera也不是EβF生物合成的来源。综上,EβF很可能是由蚜虫自身合成的。2.对棉蚜体内Buchnera的ispA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通过比较脱共生的棉蚜与在植物上喂养的棉蚜EβF浓度(ng/mg蚜虫),发现脱共生棉蚜所释放EβF的浓度明显降低,因此猜测其体内Buchnera的ispA基因可能会为EβF的合成提供部分前体物质FPP。该文对ispA基因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和体外酶活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ispA-GST可溶性蛋白在体外未能显示合成FPP的活性,进一步排除了 Buchnera参与蚜虫EβF生物合成的可能性。3.比较测定了受刺激产生EβF后与未受刺激棉蚜两组样品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60,614个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分别有1201和729个UniGene上调和下调。GO富集分析发现代谢过程和生物过程、催化活性等条目被显著激活;KEGG富集分析发现氨基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溶酶体等通路出现明显富集。对棉蚜类异戊二烯通路上的关键基因进行了 qPCR分析,发现棉蚜在受到刺激产生液滴2h后,AgFPPS、AgGGPPS、AgDPPS以及Buchnera的isp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不同情况的波动,其中AgFPPS和AgGGPPS基因的变化情况相似,且很可能与蚜虫EβF的生物合成具有密切的关系。4.对棉蚜AgFPPS、AgGGPPS和AgDPPS基因进行了 RNAi研究。结果表明,150ng/μL和250 ng/μL的dsAgFPPS和dsAgGGPPS在连续饲喂2 d的条件下,干扰效果最好;200 ng/μL的dsAgDPPS1和dsAgDPPS2在连续饲喂4d后可显著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上述4个基因被干扰后,对棉蚜生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AgFPPS基因被干扰后,蚜虫所释放EβF的浓度(ng/mg蚜虫)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而AgGGPPS基因被干扰后,所释放EβF的浓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上升;AgDPPS1和AgDPPS2基因被干扰后,对EβF浓度无显著影响。该研究为蚜虫FPPS基因与EβF生物合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第一个体内实验证据。5.对棉蚜AgFPPS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酶活分析,以进一步探讨AgFPPS基因和EβF生物合成的关系。构建了 pET-28a(+)-97AgFPPS重组表达子,实现了 AgFPPS的可溶性表达,并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体外酶促反应。通过GC-MS分析,发现该酶蛋白可催化合成GPP和FPP,证明AgFPPS具有GPPS/FPPS的双重功能,但并未检测到EβF的生成,证明在特定体外条件下AgFPPS不具有EβF合成酶的功能。综上,该研究为FPPS和GGPPS基因与蚜虫EβF生物合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第一个分子证据。本研究为蚜虫EβF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可为蚜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思路。
【图文】:

夹层法,蚜虫


取1邋mL稀释10倍;逡逑合液:按20倍量称取以下B族维生素下顺利进行混合:氨基酸混合物+蔗糖+生素+抗坏血酸微量元素螯合物0.5邋mL;逡逑上混合液用30%邋KOH调pH到7.0,接细菌过滤器,过滤除菌,在无菌室内分方法逡逑的玻璃管(直径2.5邋cm,高3.0邋cm),石蜡膜,用移液枪滴加人工饲料150-200定要经过紫外灯灭菌处理(高文兴等,2,以免污染饲料。每个饲蚜器内分别接封口,橡皮筋扎紧,防止蚜虫逃逸。第二_1:饲料。逡逑

电泳图,体内共生,桃蚜,电泳图


2.3.3.5棉蚜体内共生菌的去除逡逑棉蚜体内共生菌也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去除,,用不同抗生素采用不同饲喂方法均能使胞内共生逡逑菌得到降解,同桃蚜一样,采用饲喂和喷洒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快去除其体内共生菌(图2-3)。逡逑2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永梅;刘高峰;;蚜虫绿色防控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27期

2 付楠霞;翟枫;姜鸣;吕淑敏;张雅林;;锯角豆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3 黄保宏;林桂坤;王学辉;张先锋;;防虫网对设施蔬菜害虫控害作用研究[J];植物保护;2013年06期

4 陈小坤;夏晓明;王红艳;乔康;王开运;;抗吡虫啉棉蚜种群对啶虫脒和噻虫胺的交互抗性及相关酶学机理[J];昆虫学报;2013年10期

5 刘琳;黄晓磊;乔格侠;;蚜虫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5期

6 肖云丽;印象初;刘同先;;不同生物型棉蚜对夏寄主葫芦科作物的选择[J];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7 王兆斌;;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5期

8 高文兴;王孟卿;陈红印;;蚜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年01期

9 诸凤丹;黎波涛;赵大兴;贾琳;彭国刚;杨鸿;;棉蚜发生和为害的影响因子及综合防治方法[J];江西棉花;2010年05期

10 耿桃兰;刘向东;;冬寄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及繁殖模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素霞;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种群分化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伟;花绒寄甲转录组测序及重要功能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祝传书;蚜虫取食诱导小麦抗性的分子机制及对蚜虫行为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超;豌豆蚜人工饲料及饲养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陈二虎;柑桔粉虱转录组分析及抗逆基因的鉴定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赵丹;杜仲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超量表达对含胶细胞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李献辉;黑豆蚜Aphis fabae Scopoli与其体内共生菌胞相互关系的生态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莉;麦长管蚜全人工饲料的筛选及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殖、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9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