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田土壤遗留磷分子形态长期演变特征及新型有机磷肥的微结构表征

发布时间:2020-03-29 09:50
【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化肥中磷素通常以可溶性无机磷为主,施入土壤后大量无机磷被固定而以迟效态赋存。过去的几十年里,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农田土壤磷素大量盈余,这部分磷称之为土壤遗留磷,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水体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减量施肥促进土壤遗留磷的作物利用以及研制抗土壤固定性强的新型有机结合态磷肥是削减土壤遗留磷并减缓其进一步累积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土壤遗留磷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的有效管控,本研究从探究磷的分子形态及其循环周转机制入手,利用国际前沿的形态解析技术(磷的K边bulk/μ-XANES,μ-XRF,P-NMR),对我国东北和华北两大粮食主产区代表性黑土和潮土农田土壤中遗留磷长期演变特征及新型有机磷肥(淀粉基磷肥)的制备及表征开展研究,获得以下创新性结果:(1)发现黑土中磷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磷及羟基磷灰石赋存,并含少量磷酸二氢钙和铁磷;长期缺施磷肥导致黑土遗留磷中的磷酸二氢钙、羟基磷灰石含量较初始土壤显著降低,表明缺磷条件下,磷酸二氢钙、羟基磷灰石可供给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发现缺磷条件下可能触发黑土有机正磷酸二酯的矿化过程以补给作物需磷;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导致黑土中无机(磷酸二氢钙、铁磷)及有机(如正磷酸二酯)磷形态累积。(2)弄清了潮土中磷以磷酸三钙为主,并含有少量铁磷和有机磷;长期缺施磷肥条件下,磷酸三钙含量较初始土壤显著降低,说明缺磷条件下磷酸三钙是作物生长的重要磷素供给源;而长期施用过磷酸钙导致土壤羟基磷灰石大量形成,并累积部分磷酸二氢钙;长期施磷导致土壤正磷酸单酯和正磷酸二酯累积,而在缺磷处理下这些有机磷形态并未表现出明显削减。(3)合成了 一种新型淀粉基磷肥,总磷含量约为5218 mg kg-1,经过表征,发现其中磷以有机磷形态为主,无机磷含量仅占总磷的6.9%。有机形态以正磷酸单酯为主,占总磷比例高达75.8%,正磷酸二酯含量为17.3%,为进一步探索淀粉基有机磷肥的作物根际高效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43.2;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直;;愿天堂里仍有你的歌声[J];电子竞技;2017年15期

2 焦淑静;郑晓宇;陈海玲;薛东川;李先杰;;一种聚合物水化分子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观测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5期

3 赵华斌;杨群;郝家胜;;苔藓动物主要类群28SrDNA多变区的分子形态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2期

4 张传福,谭鹏夫,,曾德文,李作刚,徐盛明;砷、锑、铋在铜熔炼中的分子形态[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5 曹亚,李惠林,徐僖;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分子形态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6 严思明;王晓栋;宋芳;毛学强;邝青;;水泥浆中高分子形态与失水关系的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用超快激光“抓拍”运动中电子[J];光机电信息;2008年12期

8 钱人元;高分子形态与溶液性质[J];高分子通讯;1959年05期

9 P.J.Flory,徐端夫 ,胡世如;非晶态与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形态[J];高分子通讯;1979年02期

10 刘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强;左敏;;流变学在高分子形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2 王云龙;李文超;周叶红;乔晓娜;张月霞;陕方;周柏玲;双少敏;;荧光法研究异槲皮苷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作用[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霞;美制造出全新的光子分子形态[N];科技日报;2013年

2 严斐;“云”非浮云[N];中国纺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瑾;农田土壤遗留磷分子形态长期演变特征及新型有机磷肥的微结构表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杨建军;污染土壤重金属分子形态及其根际转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少平;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分子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段德超;胡敏酸影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铅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林惠荣;水稻土壤重金属和硫分子形态转化的功能微生物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皓东;滇池水葫芦富集砷、铅、镉形态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龙冬艳;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LY10还原Cr(Ⅵ)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彦;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伟;聚合物和凝胶分子形态及其渗流特性[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谭琰;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沈阅;魔芋葡甘聚糖与可得然胶成膜过程中分子组装结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5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05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