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周期性秸秆深翻还田下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30 23:08
【摘要】: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生产潜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辽宁省西部属于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多年旋耕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无法采用现有的秸秆覆盖和连年深翻的还田模式,急需具备提升地力、保护土壤结构双重作用的合理耕层构建的技术模式。为此在阜蒙县大固本镇进行了以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为核心的间隔年限试验,设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以当地旋耕不还田耕作方式为对照。其中2013年秋季进行隔2年和隔1年还田处理,2015年秋季进行连年还田处理。2017年动态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秋季测定土壤物理性状、有机质含量和产量。2018年秋季测定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2017年测量结果表明,相同秸秆次数处理增加玉米产量,其中隔1年还田增幅最大,其次是隔2年还田和连年还田;2018年测量结果表明,不相同秸秆次数处理,其中连年还田增幅最大。2.对于0~10cm土层,隔1年还田降毛管孔隙度;隔1年和连年还田增加秋季土壤含水量,但隔2年还田下降。对于10~20cm土层,秸秆还田降低容重、增加总孔隙度,且隔2年还田变幅最大;隔2年还田和连年还田增加毛管孔隙度和田间饱和持水量。对于20~30cm土层,隔1年、隔2年还田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且作用都大于连年还田。前期紧实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且各处理的变化趋势相近。后期土壤紧实度表现为表层增幅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至不变、下层下降,各处理变化规律相似,对照的变化拐点为17.5~20cm,隔2年还田主要影响在20~22.5cm土层,隔1年还田主要影响在17.5~27.5cm土层,连年还田在27.5cm土层。3.2017年,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隔2年、隔1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且隔2年还田增幅最大;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2018年,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隔1年还田下降。2017年,隔1年还田增加0~1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隔2年还田、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且连年还田增幅最大;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连年还田降低。2018年,隔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其余处理下降;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2017年,隔2年还田降低0~3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2018年隔2年还田、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连年还田下降。各处理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2017年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各处理降低20~3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其中连年还田降幅较小。2018年,各处理降低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其中隔1年降幅较小;隔1年还田降低1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4.0~10cm土层的速效氮磷钾的变化曲线呈逐渐降低趋势,在7月8日均出现一个波峰;各菌落间的变化趋势不同,真菌数量自6月10日明显增加,7月8日以不还田含量最高;8月5日以隔2年还田最多、连年还田最少;9月2日以连年还田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5日,此时隔1年处理数量最多。10~20cm土层的速效氮磷钾的变化曲线相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8月5日出现一个波峰,并以隔1年秸秆还田处理含量最高。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变化趋势相似,前期数量较少,8月5日快速增加,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均以对照含量最高,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三种处理含量下降。
【图文】:

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钾含量,存在差异


图 2 各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的影响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variation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效钾含量 可见,各测定时期的土层的速效钾含量存在差异。

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真菌


图 3 各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variation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菌含量4 可见,,在 0~10cm 的土壤中,试验的四种处理的真菌变化基本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3;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衡;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等值图与合理采样的方法[J];土壤通报;1989年03期

2 徐金辉;影响都昌水稻产量的主要阻碍[J];江西农业科技;1989年02期

3 王黎,李玉海;棉花氮磷适宜用量及其配比[J];中国棉花;1989年05期

4 王如菊;;带田“小倒茬”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89年12期

5 马民强,张永强;小麦对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中磷素的吸收和利用[J];核农学通报;1994年02期

6 刘坤;周冀衡;李强;;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7 沈汉;从有机岅与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看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意义[J];土壤;1959年04期

8 ;知识库[J];新疆农业科技;1991年03期

9 刘素萍,樊文华,武志梅;石灰性土壤中钴与磷关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赵蕾;杨巍;王定勇;;秸秆改良材料对冷沙黄泥中速效磷含量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红霞;陈效民;方X;庾亮;;太湖地区土壤中氮、磷的空间变异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2 马晓燕;钱林;李霞;周美文;;泰兴市基本农田质量状况分析[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3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高志勤;;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赵京芬;朱京驹;;太子峪大枣生态园土壤养分分析[A];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蓓;平衡施肥 作物增产[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红霞;太湖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氮磷时空变异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孙桂芳;改性木质素和有机酸类物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泽;周期性秸秆深翻还田下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朱薇;土壤磷水平和施磷量对扬麦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9年

3 李明悦;近20年来大同市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化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璐;黄土旱塬土壤磷素营养与富集转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丽华;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磷流失危险性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明;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刘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廖晓萍;南平烟区磷素营养状况及磷肥施用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高文娟;苜蓿草地还田后土壤水肥及生物产量的动态特征[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肖峻;宜兴地区农田土壤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合理施用量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0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