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五种土壤跳虫对重金属铅和铬的毒性响应
发布时间:2020-03-31 04:42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持续影响着生态平衡,而且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因此其生态风险评估和污染监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评估与监测的标准化,而使用土壤动物监测与评估土壤环境推动了标准化进程。跳虫作为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具备成为土壤环境质量指示物的潜力。通过筛选出重金属耐受种与敏感种,以选择合适跳虫物种作为我国土壤监测的跳虫标准虫,是标准化监测的重要途径,而选择中国的跳虫优势物种作为研究材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华北地区五种土壤跳虫对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Ⅱ)和铬(Ⅵ)的毒性响应,以使这项工作逐步推进。在研究不同种类的跳虫对铅(Ⅱ)毒性响应过程中,将曲毛裸长?(Sinella curviseta Brook)、四刺泡角?(Ceratophysella duplicispinosa Yosii)、小原等节?(Proisotoma minuta Tullberg)、似少刺齿?(Homidia similis Szeptycki)、鳞长?(Lepidocyrtus sp.Bourlet)5种华北地区土壤跳虫分别暴露于铅的6个浓度组中进行7d亚急性,28d慢性毒理试验,运用Bliss法测得五种跳虫的7d-LC_(50)即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2.13、34.05、132.61、99.54、164.14 g·L~(-1);28d-LC_(50)分别为1.08、0.002、49.15、0.01、42.14 g·L~(-1)。在不同种类的跳虫对铬(Ⅵ)的毒性响应研究中,将四刺泡角?、似少刺齿?、曲毛裸长?、小原等节?、鳞长?5个跳虫物种分别暴露于铬的6个浓度组中进行7d亚急性,21d慢性毒理实验,运用Bliss法测得五种跳虫的7d-LC_(50)即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1、1.99、2.48、2.09、2.16 g·L~(-1);五种跳虫的21d-LC_(50)为0.011、0.013、0.169、0.026、0.163g·L~(-1)。另外,通过5种跳虫的慢性毒理试验,研究了幼虫繁殖存活情况。研究表明,铅对跳虫的毒性作用表现为长期效应,短期内高浓度铅环境下毒害作用不明显,5种跳虫中小原等节?和鳞长?对铅有较强的耐受性,曲毛裸长?次之,似少刺齿?和四刺泡角?较弱;此外,小原等节?和鳞长?在铅浓度为0.01 g·L~(-1)范围上下出现低剂量刺激效应。铬对跳虫的毒性作用表现较为复杂,短时间内不同种类跳虫对重金属铬的耐受性差异不显著;长时间暴露情况下五种跳虫对重金属铬的耐受性逐渐拉开差距,结论如下:曲毛裸长?、鳞长?对重金属铬的耐受性较强,小原等节?次之,似少刺齿?、四刺泡角?较弱。慢性毒理试验表明铅、铬对五种跳虫的繁殖都有抑制作用。综合分析已完成的中国跳虫的重金属毒性响应研究结果,发现曲毛裸长?和四刺泡角?分别代表了对常见重金属耐受性较高和较低的两个极端。因此,曲毛裸长?可作为我国重金属毒性原理研究的标准虫优先考虑的跳虫物种;而四刺泡角?可作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度指示的标准虫。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3;S154.5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3;S15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文婷;郭丽仪;;食品中重金属铅、镉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7年05期
2 徐秋阳;曲建国;侯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材多来源不同品种中重金属铅的残留量[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1期
3 伍晓群;李健和;徐幸民;;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花三草合剂中重金属铅的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0期
4 罗忠涛;马保国;于竹青;李相国;吴贝;;重金属铅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浸出毒性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英;周长民;;重金属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J];辽宁化工;2007年06期
6 张振荣;熊怡鸿;李海涛;;粉类化妆品铅含量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89年08期
7 陈桂元;彭中贵;幸梅;;重庆雾中有机酸、醛、重金属铅和氟化物等组分及其危害的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1989年06期
8 陆轶明;;食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状况和检测技术[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12期
9 何秋e,
本文编号:2608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0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