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暗黑鳃金龟幼虫危害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5
【摘要】:地下害虫蛴螬因其地下栖息、危害隐蔽,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重大害虫。但用于蛴螬微生物防治中的制剂种类数量有限,亟需进一步挖掘新的杀虫菌株和基因资源。近期的研究表明,植物在受到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时,富集有益微生物应对胁迫,植物受蛴螬危害后如何响应,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明晰“害虫-植物-根际微生物”三者互作关系,为突破现有杀虫菌株筛选模式、建立新型高效杀虫菌株筛选体系奠定理论基础。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花生和根际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培养组学方法,分析田间条件下,蛴螬危害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发现田间蛴螬取食导致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发生显著变化,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等的丰度增加;在根际分离到7株对鞘翅目害虫有杀虫活性的肠杆菌属的菌株,且这些菌株对鳞翅目小菜蛾没有杀虫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便于田间大规模取样的根际土壤样品保存方法,即在样品中加入GTC缓冲液,室温条件下保存1天,对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影响。田间条件下,蛴螬危害引起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蛴螬处理后,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的丰度增加;蛴螬取食1 d和7 d,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蛴螬处理导致花生根际细菌的功能的显著变化。利用培养组学及三代测序技术,对蛴螬危害后花生根际可培养细菌进行了分离及初步鉴定。通过TSB等六种培养基培养,共分离到43板(96孔板)混合菌株,共计4128孔混合菌株。利用Barcode标记的方法,通过PacBio测序平台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了16S rRNA全长基因测序,共获得29823条序列,注释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4个门、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147个属。蛴螬危害后花生根际可培养细菌中筛选到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通过杀虫生物活性测定,共筛选到7株对鞘翅目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有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的菌株。未筛选到对鳞翅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杀虫活性的菌株。利用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花生根际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蛴螬处理后花生根部代谢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共确定了1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菜油甾醇、豆甾醇、棕榈酸等11个代谢物浓度上升,肌醇、苹果酸等8个代谢物浓度降低。本研究明确了在田间条件下,蛴螬危害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阐明“地下害虫蛴螬-花生-根际细菌”三者互作机制、挖掘植物根际杀虫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图文】:

根际细菌,基因扩增,拟南芥,比例


4注:图中展示丰度在前 100 的 OTU。 a: 分离菌在丰度在前 100 的 OTU 中占 64%; b: 分离菌在 Bulgarelli et al.,发表数据中比例;c: 分离菌在 Schlaeppi et al.,发表数据中比例;d: 叶片中分离可培养细菌比例。外环的黑色正方形代表这类 OTU 中的菌被分离培养。图 1-1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分析拟南芥(A. thaliana)根际细菌及可培养细菌的比例(Bai et al., 2015)Fig.1-1 16S rRNA gene amplicon analysis of Arabidopsis rhizosphere bacteriaand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ble (Bai et al., 2015)1.2.2.2 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样品的保存微生物组研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模板制备(Tian et al., 2017)、储存条件(Flores et al.,2015)、扩增引物(Klindworth et al., 2013)和测序技术(Tremblay et al., 2015)等,都会影响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导致对稀有分类群的分析不准确。其中,影响微生物组分析的最基本

分析流程,基本数据,测序,根际土


图 3-1 宏基因组测序基本数据分析流程图Fig.3-1 Metagenome sequencing basic data analysis flow chart因组提取、16S rRNA 基因检测及质控分析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了花生根际土细菌总基因组,获得基因组(图 3-2)。Marker:DL15000;CK:对照组花生根际土;11-20:样品编图 3-2 部分根际土壤基因组提取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3;S435.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磊;宋未;;非培养方法在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林讯;第六届国际植物促生根际细菌会议在印度隆重召开[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3 梅汝鸿;;植物保健益菌剂——增产菌[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4 赵吉;廖仰南;;综合治理退化草场试验区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5 P.H.Nye;潭正喜;;根际的酸碱变化[J];土壤学进展;1989年03期

6 乔清华;张传云;袁哲诚;王芙蓉;张军;;多年连作土壤中棉花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动态[J];棉花学报;2018年02期

7 方敦煌,李梅云,李天飞;烟草猝倒病生防根际细菌的分离与筛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汪敏,,郑师章;凤眼莲与其根际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4年03期

9 方敦煌,顾金刚,李江涛,李天飞,刘杏忠;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根际细菌的筛选[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岳海峰;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变化的研究[J];惠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腾;孔凡玉;冯超;王静;张成省;;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舒;喻大昭;陈其志;王锡锋;彭于发;吕亮;杨小林;;转Xa21基因水稻的根际细菌群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舒;喻大昭;陈其志;王锡锋;彭于发;吕亮;杨小林;;转Xa21基因水稻的根际细菌群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振;赵廷昌;刘学敏;邓欣;;转基因棉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湛方栋;何永美;祖艳群;李元;马琼;;铅锌矿区和非矿区毛萼蝇子草(Silene pubicalycina)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振楠;刘琳;刘建宾;李明权;王振存;贺国强;李恒全;;移栽方式对烤烟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C];2016年

7 张舒;喻大昭;陈其志;王锡锋;彭于发;吕亮;杨小林;;转Xa21基因水稻的根际细菌群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江春;刘丽;王楠;潘华奇;王书锦;;农、林业海洋微生物制剂的研制与应用[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春杰;刘海龙;许艳丽;;大豆根腐病生防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乐妮;铜耐性植物内生和根际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强化植物富集铜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谢冰;ASO诱导烟草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在其防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D];云南大学;2016年

3 侯丹迪;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D];浙江大学;2017年

4 曹毅;受根结线虫侵染的烟草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及南方根结线虫伴生细菌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张海涵;黄土高原枸杞根际微生态特征及其共生真菌调控宿主生长与耐旱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晓;暗黑鳃金龟幼虫危害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黄耀龙;荒漠区两种典型荒漠植物根际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模式[D];兰州大学;2018年

3 熊薇;城市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时空变异及其水环境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珊珊;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根腐病菌拮抗菌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赵艳婷;荒漠植物根际细菌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6 王继元;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贾欢欢;马铃薯连作对根际细菌和真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张燕;棉花不同生育期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雪飞;从逆境土壤发现高效抗病促生抗逆的小麦根际细菌[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何清羚;根际细菌对土壤线虫的反捕食作用及对根结线虫的防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1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