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稻螟赤眼蜂携带病原真菌对二化螟的生防潜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9:51
【摘要】:稻螟赤眼蜂是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寄生蜂,病原真菌在自然界中对二化螟种群消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稻螟赤眼蜂仅对寄主卵起到防控作用,真菌虽然持效期长,在生产中却难以准确到达害虫位置(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因此两者单独使用防效难以提高。如果两者结合使用,让“蜂”携带“菌”,利用赤眼蜂寻找寄主卵的本能将病原真菌携带到害虫处,能否起到协同增效和持续控害的效果?本文对二化螟罹病幼虫体表致病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通过对二化螟不同虫态毒力的测定筛选出优势致病菌株;并评估了优势菌株对稻螟赤眼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安全性;最后研究了载菌蜂对二化螟的生防潜能,本研究为推广应用载菌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二化螟病原真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吉林本地罹病二化螟僵虫体表真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菌株JL003和JL005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别与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在同一分支上,这与基因和形态学比对的结果一致,最终鉴定JL003菌株为蜡蚧菌属渐狭蜡蚧菌,JL005菌株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2、两种病原真菌对二化螟各虫态毒力研究在孢子浓度为1×10~8个/ml下,(1)卵期接种:渐狭蜡蚧菌JL003和球孢白僵菌JL005对卵-初孵幼虫10d总累计校正致死率分别为97.58%和96.79%,两者无显著差异。(2)幼虫期接种:渐狭蜡蚧菌JL003对1至6龄二化螟幼虫10d累计校正致死率分别为58.44%、52.89%、47.92%、43.31%、35.67%、44.91%;而白僵菌JL005对1至6龄二化螟幼虫10d累计校正致死率分别为:95.67%、93.17%、93.17%、86.94%、77.11%、92.31%,同一龄期两种菌致死率差异显著。(3)蛹期接种:渐狭蜡蚧菌JL003和白僵菌JL005对蛹的10d累计校正致死率为分别为57.56%和90.81%,两者差异显著。综合评价,白僵菌JL005为高毒力致病真菌。3、稻螟赤眼蜂携病原真菌防治二化螟可行性研究及生防潜能评估(1)球孢白僵菌JL005对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在孢子浓度为1×10~8个/ml下,同一时期浸菌与浸无菌水,对赤眼蜂发育历期、羽化率、雌蜂比均无显著差异;然而预蛹期浸菌和卵-幼虫期浸菌相比,发育历期要显著延长,分别为9.99天和9.81天,且后代雌蜂比例比要显著低于后者,分别为79.50%和84.47%。(2)稻螟赤眼蜂载菌量及对二化螟室内防治效果研究:(1)稻螟赤眼蜂载菌后体表的孢子数随着所浸菌液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浓度为1×10~(10)个孢子/ml时,平均每头载菌蜂表面所载的孢子量可高达12000个/头。(2)载菌蜂和未载菌蜂在不同日龄二化螟卵上寿命无明显差异。(3)载菌蜂与未载菌蜂在同一日龄二化螟卵上寄生能力无显著差异;无论载菌蜂还是未载菌蜂在新鲜卵(0日龄卵)上的寄生能力都要高于4日龄卵。(4)载菌蜂与未载菌蜂在相同日龄二化螟卵上后代羽化率无显著差异,寄生4日龄二化螟卵时,载菌蜂和未载菌蜂的羽化率分别为71%和68%,显著低于寄生0日龄和2日龄二化螟卵。(5)在相同日龄二化螟卵上载菌蜂发育时间要略短于未载菌蜂,但没有显著差异,4日龄卵上载菌蜂与未载菌蜂发育历期都要显著长于0日龄卵。(6)在0日龄和2日龄卵上,载菌蜂和未载菌蜂后代雌蜂比率无显著差异;在4日龄卵上,载菌蜂的后代雌蜂比率要显著低于未载菌蜂。(7)在0日龄和2日龄卵上,载菌蜂和未载菌蜂对寄主卵致死率无显著差异,且明显高于在4日龄卵上。(8)在相同日龄的二化螟卵上,载菌蜂对初孵幼虫致死力显著高于未载菌蜂。未载菌蜂对不同日龄寄主卵初孵幼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而载菌蜂对4龄寄主卵初孵幼虫致死率要显著低于0日龄和2日龄寄主卵。(9)载菌蜂和未载菌蜂对二化螟卵-初孵幼虫总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在0日龄卵上,载菌蜂对二化螟卵-初孵幼虫总的致死率为55%,未载菌蜂为42%,整体提高了13%;在2日龄卵上,载菌蜂对二化螟卵-初孵幼虫总的致死率为51%,而未载菌蜂为33%,提高了18%;在4日龄卵上,载菌蜂对二化螟卵-初孵幼虫总的致死率26%,而未载菌蜂为20%,仅提高6%。(3)稻螟赤眼蜂作为载体对白僵菌增殖作用的研究:(1)不同时间段赤眼蜂体表的孢子量呈现显著增多的趋势:在赤眼蜂刚死亡时,平均每头载菌蜂携带孢子数为为2.48万个/头,死后216h每头载菌蜂表面的孢子量已增加到22.55万个/头。(2)寄生后不同时间段二化螟卵表面孢子数量不断增多且存在显著差异。在寄生后,二化螟卵表面的平均孢子量为0.85万个/块,寄生后72h、144h、216h后二化螟卵表面的平均孢子量的分别为2.75万个/块、10.95万个/块、13.05万个/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2.1;S4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俊策;王子辰;王国荣;郑许松;吕仲贤;;稻螟赤眼蜂蛹期接触农药对其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7年06期

2 许雄;;三种楝科植物油对稻螟赤眼蜂的毒性试验简报[J];昆虫天敌;1988年02期

3 刘文惠;陈巧贤;张荣华;;稻螟赤眼蜂体外培育成功简报[J];昆虫天敌;1983年01期

4 郭明f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与其他赤眼蜂种类对寄主的辨别及种间竞争关系研究[J];昆虫天敌;1985年04期

5 何俊华,黄次伟;稻螟赤眼蜂在稻螟种群演替中的作用的一点补充[J];昆虫知识;1987年03期

6 陈东;江西稻螟赤眼蜂的观察[J];生物防治通报;1987年02期

7 许雄;李开煌;李砚芬;蒙启枝;;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稻螟赤眼蜂抗药性测定[J];昆虫天敌;1987年04期

8 翁文q,

本文编号:262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2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