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菌群、秀丽线虫、番茄立枯病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20-04-15 09:48
【摘要】: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高温(300℃)热解产生的一类具有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的富碳型多功能材料,其在土壤肥力保持、质地改良及污染修复等方面的潜力被广泛关注。有关生物炭的土壤生态调控功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探索生物炭土壤输入的农学效应和生态响应特征,系统揭示其潜在功能及调控机制,对于农业合理利用生物炭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壤培养,结合qPCR检测及PLFAs分析等方法,观测不同原料生物炭、改性生物炭添加条件下,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结构、模式线虫活动及病原菌侵染行为的变化特征,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炭输入显著提高土壤pH值、电导率(EC)和铵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与不施用(CK:pH7.79)相比,pH升高至7.87-8.35,电导率增加1.17%-65.79%,作用大小表现为MBC(玉米秸秆生物炭)PBC(花生壳生物炭)BBC(竹屑生物炭)ABC(杨木屑生物炭)。添加生物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12.74%-159.2%,土壤硝态氮降低68.83%-78.02%。氧化与氮素负载改性,显著增强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的调节作用,与未改性生物炭相比,氧化改性生物炭(HPBC)和载氮生物炭(NPBC)施用分别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5.8%-94.5%,8.9%-82.2%,其中,添加NPBC土壤全氮含量提高0.04~0.34g·kg~(-1),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提高11.28~27.72g·kg~(-1),0.26~1.53g·kg~(-1)。(2)施用PBC、MBC和ABC对土壤微生物量、土壤细菌量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加幅度随生物炭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而添加BBC则会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细菌量;PBC、MBC、ABC和BBC对土壤真菌/细菌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量添加生物炭(20.0、40.0、80.0 g·kg~(-1))会促进真菌繁殖,但大量(160 g·kg~(-1))添加PBC、BBC会显著抑制真菌生长;施入生物炭后,生物炭引起土壤酸碱度、土壤电导率等的指标变化是导致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适量施加ABC、PBC相比于BBC、MBC更有利于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发展。(3)生物炭显著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相对于无生物炭环境,线虫体长分别下降了8.7%-28.0%,后代数量下降了19.1%-41.21%,抑制效果表现为ABCBBCMBCPBC。但四种生物炭对线虫没有剧烈的氧化毒性,其所含的挥发性物质或气味可刺激线虫嗅觉,线虫对其具有一定趋向性;PBC处理线虫差异表达基因数和特有基因数均低于ABC、BBC和MBC处理。ABC、BBC和MBC处理对线虫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的影响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细胞代谢过程、初级代谢、氮素代谢、细胞组分生化合成、有机物的循环代谢等。PBC处理影响线虫差异表达基因的多肽生物合成与代谢、氮素和有机氮化物的代谢与合成、酰胺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功。所有生物炭处理的线虫体内差异表达基因调控的代谢反应通路相同,perm、col、vit、rpl、rps等家族基因表达受影响显著,基因表达差异是线虫表型变化的原因之一。(4)土壤添加生物炭对番茄幼苗立枯病菌的侵染具有显著的阻控作用,较无生物炭处理,延迟番茄幼苗立枯病发病时间1-3天,降低发病番茄幼苗的AUMPC值,降低立枯丝核菌对番茄幼苗的侵染率,且生物炭低量(20、40 g·kg~(-1))施用防控效果优于高量(80、160 g·kg~(-1))处理。改性与未改性生物炭均在20 g·kg~(-1)施用量下对番茄幼苗立枯病防治防治效果最佳。HPBC和NPBC的效果由于PBC。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秀丽隐杆线虫


图 1- 1 研究技术路线图Fig 1-1 Flow chart of the study method究目的与意义究揭示不同原料生物炭对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秀丽隐杆线虫活动和病菌)侵染行为的影响特征,,明确其主要调控因素和响应机制,评估生物统的安全性,为生物炭的农学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生物炭,傅里叶红外光谱,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2- 2 生物炭相对原子比Table 2-2 Relative atomic ratio of biochar生物炭相对原子比(%)Relative atomic ratioBiocharC N O Mg S Cl K CPBC 80.7 0.98 15.4 0.42 0.07 0.34 0.80 1MBC 83.1 1.39 13.1 0.44 nd 0.66 0.70 0ABC 86.4 0.68 12.1 nd nd 0.03 0.18 0BBC 86.8 nd 11.7 0.12 0.24 0.14 0.85 n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庆;王晖;江小燕;黄荣;曹亦俊;;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2 杨德毅;吾建祥;潘明正;刘莉;虞冰;马婧妤;;施用不同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3 孙晓鹏;;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02期

4 孔德国;周岭;李坷;张红美;;炭化时间对长、短绒棉基生物炭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期

5 苗微;孟军;兰宇;韩晓日;陈温福;;陈化处理对稻壳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孙涛;朱新萍;李典鹏;顾祝禹;张佳喜;贾宏涛;;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7 李佳燕;陈兰;喻婕;戴智强;张震;王娜;;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年07期

8 蒋春燕;石凤丽;李英杰;田森林;;生物炭制备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05期

9 宋婷婷;赖欣;王知文;方明;杨殿林;居学海;李洁;张贵龙;;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10 唐行灿;陈金林;;生物炭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Tran Thi Bien Thuy;宋子腾;李振华;汤家庆;张绪;胡红青;;咖啡壳及其腐熟对生物炭修复红壤镉污染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向淋;高瑞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氧化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铅的吸附[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5 周健;陈氏边陲;胡红青;;4种生物炭对水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6 李荭荭;刘雨庭;陈炎辉;王尚礼;王明光;李云云;谢团辉;王果;;生物炭添加对镉、铅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7 陈思慧;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任静华;沈凯;;铁基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8 庄志成;王宜志;王兰;吕宏虹;唐景春;;生物炭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9 王雅伦;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暨创新技术联盟中心筹备会论文集[C];2018年

10 王雅伦;李桥;赖佳;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佳倩;殷大伟 用生物炭技术改良低产田[N];黑龙江日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于险峰 李纯;生物炭产业亟须政策扶一把[N];农民日报;2018年

3 记者 葛传东;我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辽宁日报;2017年

4 张宜军 本报记者 朱勤;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炭肥 耐旱除虫增产[N];辽宁日报;2017年

5 记者 陈云芬;生物炭与作物健康栽培院士工作站挂牌[N];云南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展秸秆还田新路径[N];农民日报;2017年

7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宽秸秆还田新路径[N];山东科技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晔;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有序结构的生物炭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2 王燕;不同来源生物炭的特性及去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韩瑛;冻融与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4 阎海涛;生物炭对植烟褐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微生态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5 范方宇;玉米秸秆水热炭化和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周莉;生物炭—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铜镉的去除性能与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7 袁s

本文编号:262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2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