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玉米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的设计与秸秆运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1:52
【摘要】: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实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最主要机具,但现有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多存在秸秆粉碎长短不一、碎秆覆盖不均匀等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还田为目标,设计了一种碎秆抛撒特性可调节的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并基于设计的机器分别对秸秆粉碎抛撒过程、粉碎室内流场特性和粉碎室内秸秆颗粒群运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主要由曲面机壳、粉碎装置、抛撒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玉米秸秆的粉碎和粉碎后秸秆的抛撒还田。田间试验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为1.8m/s,秸秆平均含水率为78.4%,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为540 rpm时,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达90.01%,平均抛撒幅宽达2223.3 mm,平均留茬高度为62.0 mm,抛撒不均匀度为22.95%。(2)根据秸秆形状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将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秸秆切断过程、断秆随动过程、断秆切碎过程和碎秆抛撒过程4个阶段,并建立了各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工作参数下,秸秆抛撒距离和幅宽的试验值与计算值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依据秸秆抛撒曲线提出了重叠相邻两抛撒幅宽内秸秆的方法来提高地表秸秆覆盖均匀性,分别计算了机器同向行驶重叠和往复行驶重叠两种重叠方式下的秸秆抛撒均匀度,其中同向行驶重叠方式使秸秆抛撒均匀度平均增加了 4.9%,往复行驶重叠方式使秸秆抛撒均匀度平均增加了 8.1%。(3)建立了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粉碎室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粉碎室内流场分布特性,进一步分析了机器设计参数对粉碎室内流场和机器工作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粉碎室入口处产生了负压区,粉碎室内产生了大量的涡流区。增大粉碎刀轴转速提高了秸秆在粉碎室内的流动性,但增加扇形叶片数会降低秸秆流动性。增大粉碎刀刀尖与机壳间隙提高了秸秆的喂入性和流动性,但降低了秸秆的抛撒特性。在机壳出口处安装导向叶片改善了秸秆的流动性和抛撒特性,而增加机器前进速度会降低秸秆的喂入性和流动性。(4)建立了粉碎室内秸秆颗粒群运动的 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秸秆颗粒群在运动过程中受力、轨迹、取向角等的变化以及粉碎刀轴转速对秸秆抛撒均匀度等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粉碎室内大部分的秸秆与壁面多次碰撞后从机壳顶部流出,且粉碎室内秸秆数量先急剧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秸秆-秸秆间作用力和秸秆-壁面间作用力比秸秆-空气间作用力大得多。粉碎刀轴转速对秸秆俯仰角的影响较小,但对秸秆偏航角的影响较大。随着粉碎刀轴转速的增加,粉碎刀轴转速对秸秆抛撒均匀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图文】:

甩刀,双辊


图1-邋2邋2JQP-1560型双辊秸秆切碎抛撒机【67】逦图丨-3滚刀式秸秆粉碎还田机[70]逡逑③滚刀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逡逑

甩刀,四轮拖拉机,回转直径,刀轴


图1-邋1典型甩刀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24.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德;魏树海;张秀梅;;脉动粗煤泥分选机分选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09期

2 李亚萍;蒙贺伟;贾健;张克诚;戚江涛;郑霞;;4JH-22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7期

3 李明;李忠佩;刘明;江春玉;吴萌;;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4 张喜瑞;甘声豹;郑侃;李粤;梁栋;;滚割喂入式卧轴甩刀香蕉假茎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5 贾洪雷;姜鑫铭;郭明卓;刘晓亮;王立春;;V-L型秸秆粉碎还田刀片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6 徐春华;介战;;T型板刀式秸秆还田机刀辊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4年05期

7 赵亚丽;薛志伟;郭海斌;穆心愿;李潮海;;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9期

8 曹云生;陈丽华;刘小光;杨苑君;;植物根土界面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4年05期

9 李果;李粤;张喜瑞;吴学尚;孙姣;;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4年08期

10 甘声豹;李粤;张喜瑞;张国健;王能;;喂入式立轴甩刀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永;秸秆生物质旋转床热解反应器工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2 郭茜;藤茎类秸秆切割机理与性能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王汉羊;2BMFJ-3型麦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密播种机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吴昌宁;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组合反应器实验研究和反应流模拟[D];清华大学;2007年

5 贾洪雷;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联合少耕机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海刚;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聪聪;基于ARIMA模型和ARIMAX模型的山东省GDP的预测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2 张儒;多功能秸秆还田机设计及其秸秆深施装置性能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彭慧婷;基于GM-ARIMA模型的发电量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范怀斌;基于联合仿真技术的秸秆粉碎装置设计与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5 刘晓亮;秸秆粉碎还田机新型刀片的设计与试验[D];吉林大学;2012年

6 付雪高;甘蔗叶粉碎还田机关键部件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7 吴辉;圆盘式施肥机抛撒试验系统开发与撒肥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汤岩;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3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3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