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垄沟集雨补灌对田间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1 22:06
【摘要】:垄沟集雨种植是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改善旱区作物水分供应状况、实现作物高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整体来说,垄沟集雨种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WUE,但由于旱区降水分布不均及降水量不足,作物在某一生育期遭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仍不可避免。因此,将垄沟集雨种植技术与作物需水关键期补灌相结合,能更大程度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本研究以冬小麦“小偃22”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种植方式(平作种植和垄沟集雨种植)和4种补灌时期(播种后雨养(P0/M0)、拔节期补灌40mm(P1/M1)、抽穗期补灌40mm(P2/M2)、拔节期与抽穗期各补灌40mm(P3/M3)),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和补灌时期对田间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冬小麦生长生理指标、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垄沟集雨种植对0~120cm土层土壤具有增熵效应,120~200cm土层土壤具有降墒效应。就整个生育期而言,0~40cm土层,垄沟集雨种植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较平作处理平均提高11.19%;40~120cm土层,提高了1.52%;120~200cm土层,降低了4.52%。补灌处理能显著增加0~200cm土壤贮水量,拔节期和抽穗期均补灌40mm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最大。补灌处理对0~40cm土壤贮水量影响最大,其较未补灌处理提高了8.11%~11.79%。(2)与平作补灌相比,对应的各垄沟集雨补灌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及叶绿素含量。其中,M3处理的各项指标最大。相同补灌量下,垄沟集雨种植或传统平作,拔节期补灌处理(P1/M1)的冬小麦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大于抽穗期补灌处理(P2/M2)。(3)垄沟集雨种植较传统平作能够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适量补灌能提高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从而提高千粒重,但灌水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籽粒灌浆速率降低。其中,M1处理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4)与平作补灌相比,对应的各垄沟集雨补灌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增幅为6.25%~8.41%。垄沟集雨种植通过增加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增产目的,适量补灌可以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但灌水量过多会导致千粒重下降。(5)与平作补灌相比,对应的各垄沟集雨补灌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8.48%~11.36%。垄沟集雨种植下,拔节期补灌40mm(M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其中,M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M0、M2、M3分别提高5.91%、7.07%、3.68%,灌溉水利用效率较M2、M3提高2.06倍和0.72倍。(6)垄沟集雨种植下,M3处理的产量较M1提高1.76%,但M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较M3分别提高3.68%和71.90%。因此,垄沟集雨种植结合拔节期补灌40mm(M1)是西北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节水增产的最优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1;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金虎;李海洋;杜守宇;王正海;杨发;刘春光;张耀奎;;秋覆膜条件下旱地马铃薯补灌时期与适宜补灌量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2 马仁彪;韩兴斌;苏建国;王霞;王春燕;杜辉;;旱地马铃薯适宜补灌量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3 牛通;田振荣;孙俊;马玉鹏;庞顺家;;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喇叭口期集水补灌量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4 黄令峰;林琪;刘义国;李京涛;;限量补灌对旱地高产田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2期

5 尹光华,刘作新,蔺海明,张志山;旱农区不同种植模式作物最佳补灌时期和适宜补灌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1期

6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萍,池宝亮,陈奇恩;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7 马玉鹏;孙俊;田振荣;庞顺家;牛通;高君琴;;全膜覆盖玉米集水补灌最佳时期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8 勾芒芒;李兴;程满金;马兰忠;;北方半干旱区集雨补灌技术与灌溉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6期

9 郑艳艳;孙兆军;沈振荣;吕伟;薛忠;;盐碱地补灌膜草覆盖油葵生长效应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崔彩;马兰忠;程满金;沈立刚;田自华;;坡面集雨补灌对玉米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文麟;;甘肃集雨补灌农业的技术体系及回顾展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徐云文;王海景;;蔬菜集雨补灌技术[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兰忠;程满金;冯婷;李兴;程争鸣;;玉米集雨补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马兰忠;程满金;程争鸣;冯婷;宋耀兴;;集雨补灌技术与灌溉制度初步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程满金;马兰忠;冯婷;勾芒芒;李兴;;北方半干旱区集雨补灌技术与灌溉制度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6 马兰忠;程满金;李兴;冯婷;宋跃兴;;北方半干旱区集雨补灌技术与灌溉制度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郑大玮;张建新;程满金;马兰忠;;砒砂岩地区集雨补灌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8 马孝义;王文娥;康绍忠;李坤;王凤翔;;陕北、渭北主要作物最佳补灌时期研究[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李兴;程满金;马兰忠;崔彩;;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玉米增产机理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东;;黄淮流域冬小麦按需补灌方法及其应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俊强;科技让麦田更葱绿[N];人民日报;2017年

2 记者 王朝霞;我省明年大面积推广注水补灌新技术[N];甘肃日报;2011年

3 马和亮;宁夏将投资十一亿元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农业[N];黄河报;2009年

4 记者 马和亮;高效节水补灌工程惠及扬黄工程群众[N];宁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朝霞;注水补灌提升我省抗旱节水技术[N];甘肃日报;2011年

6 蒲利宏邋黄永锐;节水补灌成盐池“抗旱法宝”[N];宁夏日报;2007年

7 记者 连小芳;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开工[N];宁夏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之汀;我区将解决65万亩旱作农田覆膜保墒和集雨补灌问题[N];华兴时报;2008年

9 记者 纪向钊;海原节水补灌工程完成资金562.56万[N];华兴时报;2010年

10 张耦珠;W型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素伟;高产小麦补灌阈值分析及高效用水的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2 卫婷;集雨限量补灌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郭小平;晋西黄土区集雨补灌果园耗水特征及补灌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鹏;集雨限量补灌技术对农田土壤水温状况及玉米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满建国;小麦测墒补灌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许骥坤;小麦测墒补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7 谢军红;旱作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补灌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紫燕;旱作春玉米生长动态及根系时空分布对不同水分管理模式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凝;测墒补灌条件下垄膜沟播对冬小麦生长、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凯瑜;垄沟集雨补灌对田间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孙乐凤;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丽;补灌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5 杨震;集雨种植条件下不同补灌模式对土壤水分、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洪波;不同补灌时期和拟湿润层深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潘飞飞;测墒补灌条件下沙薄地麦田水氮配合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舒浩;陇中半干旱区集雨补灌小麦玉米的产量水分效应及生理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9 崔彩;半干旱坡面集雨补灌对玉米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10 陈明;晋西黄土高原补灌果园耗水及产量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5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5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