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耕地复种提升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9:13
【摘要】:粮食总产是作物单产、耕地面积和复种次数的函数。由于作物单产提升空间有限且耕地面积难以扩张,在已有耕地基础上通过增加复种次数来缩小复种差成为提升耕地潜力和粮食产量的关键。而复种差的缩小又与作物种植情况息息相关。因此,从种植频率、作物生育期长度的视角,考虑不同分辨率对复种观测的差异,评估不同作物生育期长度对复种差及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耕地集约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县——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典型的复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MODIS产品、GF-1/WFV(简称GF)影像、农业统计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数据,探讨耕地复种的提升潜力。首先进行复种强度估算,基于三个不同时空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MODIS、GF、GF-MOIDS)采用二次差分法分别提取实际复种频率,并探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复种频率观测带来的不确定性;其次进行复种潜力提升,基于精度最高的GF-MODIS数据集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作物的生育期长度,计算耕地剩余的生育期长度,并利用四种不同生育期长度的作物(不考虑生育期长度的一般作物、生育期长度为60天的作物、生育期长度为90天的作物、已种植的最短生育期长度的作物)分别对其进行填充,探究作物种植方式和生育期长度对复种潜力提升的影响。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STARFM模型得到的融合影像与其对应的真实影像的相关系数大部分达到了0.7以上,融合效果总体良好。初始输入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量较多且时间间隔较为均匀,这有助于总体融合精度的提升。融合影像不仅能体现MODIS影像的时间序列变化优势,还能体现GF影像的空间细节分布优势,说明基于该模型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融合影像既可以对粗时间分辨率影像缺失的时间序列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又可以对粗空间分辨率影像缺少的空间细节信息进行有效细化。(2)在MODIS、GF和GF-MODIS的复种频率观测结果中,GF-MODIS的结果最好,其不但空间精度最高,而且与区域的总体比较值最为接近。三个尺度下的一年一熟在研究区域都占主导,一熟在MODIS、GF和GF-MODIS的观测比例中是依次减少的,而二熟和三熟分别是依次增加的。这说明粗空间分辨率影像能观测到区域最主要的种植制度,而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更能识别出区域中多熟的种植情况。(3)MODIS影像空间分辨率较粗,在空间异质性较大的区域会出现明显的混合像元现象。研究区域内跨年轮作的制度、频繁交叉的多熟、破碎细小的地块,导致绝大部分MODIS像元的单一熟制对应的GF-MODIS像元是混合熟制。这说明在农业景观极为复杂的中国南方地区,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是观测复种的首要条件。GF影像时间分辨率较粗,在关键生育期的信息极少。研究区域内种植结构复杂、云雨天气频繁、地表覆盖多变,从而GF-MODIS影像能得到更精确的熟制。这说明在土地利用快速变化的中国南方地区,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对于获取多熟种植情况也十分重要。(4)研究区域的复种潜力都为三熟。当不考虑填充作物生育期长度时,一熟像元的潜在复种差都是2,二熟像元的潜在复种差都是1,三熟像元的潜在复种差都是0。当考虑耕地生育期长度时,即使是相同的熟制情况,不同像元的耕地剩余生育期长度却是不一样的,则用不同生育期长度的作物(生育期长度为60天的作物、生育期长度为90天的作物、已种植的最短生育期长度的作物)进行填充时,实际复种差大小必然有所差异,并且结合作物生育期长度的实际复种差大小会远远小于理论的潜在复种差大小。(5)在三种不同作物的填充方案下,一熟像元的复种差大小有显著的差异,而二熟像元的复种差大小很类似,三熟像元的复种差大小完全相同。这说明实际复种差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填充作物的生育期长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合理缩小复种差,农民可以可持续地加强耕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地提升粮食产量,同时作物物候信息还可辅助作物分类。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地理位置,进贤县,复种,三熟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的湖汊地和内陆大片的平原、少量的岗地、零星的低丘,具有南方地区耕地地貌的代表性。因此,选择进贤县作为案例研究区,将有利于在多地貌环境下从一熟种植到三熟种植的复种频率全覆盖观测。然而,进贤县的实际种植现状远远没有达到种植潜力。一熟在进贤县占主导,二熟也有集中分布,而三熟仅有零星分布(Xiang et al., 2019)。可见,全县境内分布着很大的复种差。因此,选择进贤县作为案例研究区,将有助于在多生育期长度作物填充方案下的复种差差异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子;;X线CT的发展动向[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通讯;1987年04期

2 杨铮和;提高转镜分幅相机动态空间分辨率的一种途径[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9年02期

3 冯伯儒;;空间分辨率是机器视觉成功的关键[J];光电子学技术;1989年04期

4 康国定;;增强专题成象扫描仪的全色摄影资料[J];遥感技术动态;1989年02期

5 黄大同;;检测X线透视空间分辨率的一种改进方法[J];医学物理;1991年Z1期

6 黄大同;;X线透视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的改进[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7 张中伟;;磁共振图像特征及其对比机制(三):空间分辨率[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7年06期

8 黄大同,魏献忠,,梁伟坚;SPECT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测量与评价[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9 曹鑫;陈学泓;张委伟;廖安平;陈利军;陈志刚;陈晋;;全球30m空间分辨率耕地遥感制图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11期

10 郝鹏威,朱重光;对不同分辨率图象进行空间分辨率改善的频域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大同;魏献忠;梁伟坚;;SPECT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测量与评价[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关泽群;刘晓青;;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匹配[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3 刘景鑫;李向东;;CR空间分辨率检测及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惟昌;张朝宗;王自强;邱红霞;;显微CT(μ-CT)-医学CT未来的发展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夏留根;党东妮;;热像仪空间分辨率主客观评价关系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张朋;朱溢佞;;X射线显微CT研发与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7 卓静;李登科;邓凤东;;EOS/MODIS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方法研究[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姚宗勇;Andrew Godfrey;刘伟;刘庆;;EBSD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测量及影响因素[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欣;郑冰;张海燕;;差频扫描电机电源的实现方案[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潘杨;金晓霞;高雄伟;;关于改善CT图像质量探讨[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空间分辨率高达320纳米[N];广东科技报;2014年

2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泽磊;空间分辨率到街道 时间分辨率到小时[N];青岛日报;2016年

3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前进;癌症早期诊治取得重大突破[N];湖北日报;2012年

4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王潇潇;世界首台“全数字PET”在武汉问世[N];科技日报;2016年

5 记者 海冰 通讯员 王潇潇;首台人体临床全数字PET在汉问世[N];湖北日报;2016年

6 宁津生 陈军 晁定波;从空中观察地球[N];中国测绘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anogo Diakaridia;基于双峰谱长距离BOTDA的厘米量级热点探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吴琼;提升被动微波遥感器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3 赖睿;提高星载红外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靖;数字波束形成微波辐射计性能分析及误差校正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丽玲;星载扫描微波散射计方位向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7年

6 李爽;融合方法及空间分辨率比率对遥感影像融合结果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卢涛;光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高源;平面复眼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9 杨颢;基于游标阳极的光子计数探测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10 丁振扬;几种改进OFDR性能方法的提出及验证[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铭涛;耕地复种提升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张正涛;不同空间分辨率及算法选择对SWIM水文模型模拟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汪玫村;CE-1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王洁;码率型转码辅助的压缩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旭;近场声全息空间分辨率增强算法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徐杰;提高星载成像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惠中;空间分辨率可变视觉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冯东;双站前视FOPEN 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黄青霞;不同融合方法及空间分辨率对遥感影像融合质量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庞庆非;基于移动变窗口的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提升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7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47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