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崩岗系统稀土元素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其迁移与阻控

发布时间:2020-05-04 13:06
【摘要】:福建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典型代表,其中崩岗是严重水土流失类型的典型地貌,同区域分布着丰富的稀土矿,对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崩岗侵蚀问题对水土流失产生叠加作用。1940年“福建省研究院”在长汀设立“土壤保肥实验区”,开始了水土流失治理。在近二十年开展的几次大规模治理之后,已经使得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研究区内稀土矿的开采使得崩岗侵蚀区下游产生土壤中稀土污染。之前的研究多是将崩岗问题和稀土污染问题单独研究,或是针对稀土元素的总量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而对于崩岗-植被-稀土的复合体进行系统阐述,尤其对稀土元素各种赋存形态的崩岗系统特征与芒萁生物阻控作用方面的研究,以及崩岗内部部位子系统间差异的元素活动及其再分异过程研究还很不足,对稀土元素在崩岗系统不同组成部位的形态特征和形态行为研究尤为缺失。芒萁生长分布影响不同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的“机械组成差异性阻控”和“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稀土元素吸收迁移”过程,二者也是稀土元素参与到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形式。崩岗内不同子系统的微环境特征差别对其上芒萁生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探究崩岗系统内稀土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和对芒萁的影响,可以为稀土矿崩岗侵蚀及稀土污染治理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选取长汀县稀土矿与崩岗侵蚀现象均典型的复合分布区——濯田镇黄泥坑为实验区,分别选取2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崩岗:黄泥坑1号崩岗区和黄泥坑2号崩岗区。对土壤样品做内业处理和ICP-MS测定,再对崩岗系统内土壤属性指标、LREE、HREE等在稀土元素含量及各稀土元素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四大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分析崩岗系统与芒萁生长对土壤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的分布影响,及各稀土元素迁移变化的特征。探究稀土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在崩岗系统内和芒萁影响下的迁移、阻控和转化的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LREE/HREE值表现为:裸露崩岗低覆盖度崩岗高覆盖度崩岗。稀土元素的分异情况为轻稀土富集,并且在崩岗内表现为:随芒萁覆盖度越低,轻稀土元素越富集,重稀土元素流失愈严重。在芒萁大量生长的情况下,各稀土元素得到了很好的迁移阻控,芒萁生长对轻稀土元素的阻控效果较好。(2)崩岗系统内不同部位的稀土分布存在差异。稀土元素总量变化在不同部位的主要特征为:在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沟道中轻稀土普遍富集,重稀土元素普遍亏损;Gd元素之后的8种稀土元素总量受影响不大,重稀土元素在CK对照区内的总量稳定。(3)按照裸露崩岗、低覆盖度崩岗、高覆盖度崩岗序列横向比较稀土元素含量呈现出:芒萁覆盖度降低,则稀土元素迅速流失;芒萁侵入则快速阻控稀土元素迁移;芒萁大量生长则减少稀土元素流失,并通过根系吸收稀土元素,可能因此影响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积累速率。可能因为芒萁覆盖度差异,影响崩岗系统稀土元素总量和各态含量的阻控、迁移和转化效果。(4)裸露崩岗、低覆盖度崩岗、高覆盖度崩岗中的Ce元素,在各崩岗内的纵向迁移对比、崩岗间的横向分布对比中均与其他元素差异较大。(5)崩岗系统内各子系统稀土元素赋存形态分异:CK对照区内以残渣态稀土为主要赋存形态,基本占80%以上,沟道的赋存占比接近95%;裸露崩岗沟道以残渣态稀土为主要赋存形态,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均以可交换态稀土为主要赋存形态,其中集水坡面占比最大,达到稀土元素总量的76.63%;低覆盖度崩岗内以可交换态为主要赋存形态,从集水坡面向沟道方向有可交换态稀土元素富集现象;高覆盖度崩岗系统内按崩积体下部、崩积体上部、沟道和崩壁下部的顺序,阻控效果逐渐降低。集水坡面、崩壁中部、崩积体上部以残渣态稀土元素赋存为主,崩壁上部、崩壁下部、崩积体下部以可交换态稀土为主。(6)崩积体阻控效应——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稀土元素受各部位影响不明显,而可交换态、残渣态稀土元素受崩积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形成明显的崩积体阻控效应。相较于裸露崩岗,芒萁生长的生物阻控效果很可能影响各赋存形态稀土元素的总量,在崩积体下部表现最佳。(7)根际土壤中La元素残渣态含量明显较多,这可能与通过壤中流迁移而来的La元素受到芒萁根系影响有关。根系土壤、非根系土壤、底部土壤中残渣态La元素含量表现出根系土壤非根系土壤底部土壤,这一规律,体现了芒萁根系对稀土元素残渣态的阻控效果。(8)芒萁生长通过根系等影响土壤稀土元素的阻控。地表植株直接阻控水沙流失,根系可能通过截留壤中流的方式影响迁移的动力,造成芒萁的原位阻控——机械阻控,即地表行为和地下行为相对独立;对活性较高的La、Nd、Pr等元素,芒萁对稀土元素特定形态的吸收形成阻控——生物阻控,即地下部分的稀土被部分吸收固定到芒萁生物体中,芒萁体内叶部对稀土具有强富集作用,因此如果对稀土流失区的芒萁个体进行移除(如人为采集利用等),将会造成稀土元素的流失和迁移。
【图文】:

示意图,崩岗,示意图


图2崩岗系统示意图逡逑Fig邋2.邋A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Benggang邋system逡逑会经济概况逡逑是远近闻名的客家首府,著名的革命老区,下辖18个乡镇约50万等粮食作物,每年两熟,另有杨梅、板栗等代表性果园;油茶、烟叶、种植也较为普遍;米酒、花生和豆干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区域开发过问题治理方面的重要成果也使得长汀县闻名遐迩,总结有著名的“长。2000年后开展的综合整治和有计划的稀土矿开采,改原有的搬山提的开发方式,该方式也在南方地区逐步推广开,有效地对稀土矿区效的生态控制。根据(福建省)2015年长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县域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放缓增速的同时,,稀土精深加工却作为战略持较快发展,实现产值44.邋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为环比增

崩岗,黄泥,地貌特征,覆盖度


逦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2.邋2实验设计逡逑2.邋2.1野外调查与样地选取逡逑(1)野外调查逡逑在1号黄泥坑崩岗群内选择典型而相邻的3条不同植被盖度的崩岗侵蚀沟,和一条逡逑临近相似且未发生崩岗侵蚀的平行坡面作为对照区。按照植被盖度(基本除了几棵马尾逡逑松,就剩芒萁)自低到高分别对应命名:裸露崩岗(5%覆盖度崩岗);低覆盖度崩岗(20%逡逑覆盖度崩岗);高覆盖度崩岗(98%覆盖度崩岗);对照区CK邋(芒萁覆盖度85%)。逡逑黄泥坑2号崩岗群与1号毗邻,且自然状况差异逦邋逦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海元;吴晶;;煤中砷的测定方法及其赋存形态的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年08期

2 胡俊;丰民义;吴永红;刘剑彤;;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影响的初步研究[J];环境化学;2006年01期

3 丁维新;土壤中锰赋存形态的地域性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4 马雪艳,陈文花,张江山;福州二水源——山仔水库底泥磷的赋存形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郑剑;贾志坤;王晓宁;杨碧峰;宋佳;曾询;冯yN;马强;胡杨;;分步提取法在分析铀赋存形态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15期

6 唐磊;虞江萍;季宏兵;杨林生;;石煤砷的赋存形态对砷迁移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1期

7 雷宇霆;傅培舫;唐诗;岳芳;别康;刘洋;;准东煤中钠的赋存形态及蒸发冷凝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年02期

8 王向荣;;煤中氯的赋存形态及控制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4期

9 金生;徐华;李学彪;雷良奇;付伟;;城市功能区土壤汞赋存形态分析及潜在污染初步评价——以桂林市为例[J];矿产与地质;2017年06期

10 孙文博;莫创荣;安鸿雪;刘侃;崔雯;张超兰;李小明;;施用蔗渣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红梅;陈永亨;;腐殖酸对污染土壤中铊的赋存形态及活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刘意章;肖唐付;宁增平;杨菲;贾彦龙;姜涛;;三峡库区高镉地质背景区土壤镉的赋存形态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田冲;张军营;赵永椿;郑楚光;;煤中砷赋存形态及其高温释放特性[A];中国煤炭学会首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付志平;张国平;李玲;李海霞;欧阳小雪;;广西五一多金属矿尾砂剖面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王小明;彭晶;严玉鹏;刘凡;谭文峰;黄巧云;冯雄汉;;Mn~(2+)/Ni~(2+)/Cu~(2+)对硫酸盐绿锈形成与转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赋存形态[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6 张丹妮;王少峰;贾永锋;;2-线水铁矿结晶转化过程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7 侯立军;刘敏;许世远;;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廖用开;张又弛;侯艳伟;蔡超;;化学氧化技术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过程中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9 米秀博;邵树勋;;硒的生物有效性及人体和动物吸收探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10 何园;王宪;陈丽丹;;泉州走马埭典型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世奇;水肥处理对土壤Cd赋存形态及作物吸收特征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亮;稻田土壤遗存磷的赋存形态、微生物酶学转化及活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曹春艳;蛇纹石对重金属吸附机制及对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4 孙明洋;燃煤电厂脱硫石膏中汞的形态转化规律及稳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赫天一;生物炭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水稻镉积累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尚文勤;淮北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分布赋存及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7 王新宇;富磷水体中铀的赋存形态与分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于瑞莲;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房增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10 李国莲;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宗沧;崩岗系统稀土元素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其迁移与阻控[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贺飞;煤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3 张希晨;厌氧条件下S.oneidensis MR-1与铀尾矿的界面作用特征及其金属释放机制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4 陈璐;牛粪与秸秆配施对棕壤镉赋存形态及玉米吸收镉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邹传;风化煤矿源腐殖酸对稻田土壤镉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6 吕婧;煤中汞释放特性和赋存形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7 沈燕华;巢湖流域北岸东部岩源磷赋存形态及释放规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魏俊峰;黄河下游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输送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何昱;巢湖营养盐赋存形态研究及其对藻类生态系统和水质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高灯州;围垦养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潜在释放风险评估[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8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48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