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陇中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碳组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间作体系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5-09 02:19
【摘要】: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的区域。作物单播和过度耕作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再加上自然降水变率大,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系统稳定性差。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已有的农作制中加入经济价值较高的地道中药材和豆科牧草等作物种类和品种,就可以在缓解水土流失,修复生态损伤的同时,使农民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达到经济和生态双赢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种地道药用植物甘草、菘蓝以及多年生牧草苜蓿为试验材料,利用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设置包括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4种不同种植模式。通过探讨间作系统土壤碳组分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质量变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以期丰富间作系统的基础研究理论,为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农业系统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与单作小麦(W)相比,间作可提高表层(0-10cm)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和中活性有机碳(Middle labile organic Carbon)含量,分别以小麦间作菘蓝、小麦间作苜蓿效果最为明显。(2)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种植可提高表层(0-10cm)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间作菘蓝、苜蓿的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单作小麦增加3.2%、11.4%和240.0%、320.2%,且单作小麦与间作菘蓝、苜蓿差异显著;10cm以下土层,仅碱性磷酸酶活性单作与间作差异显著。(3)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种植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小麦间作菘蓝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在0-50cm土层均高于小麦单作,其在0-10cm、10-30cm、30-50cm土层培养96h的AWCD值分别是单作小麦的1.3倍、1.4倍、4.2倍。土壤微生物利用基质碳源的能力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强。间作可以显著提高McIntosh指数和Richness指数,但对Shannon和Simpson指数效果并不显著。(4)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变化,其中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
【图文】:

陇中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碳组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间作体系的响应


研究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陇中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碳组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间作体系的响应


试验种植区坡地立体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4.3;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松;李梦迪;朱连奇;;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32期

2 李莹飞;耿玉清;万杰;;基于不同基质测定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J];土壤通报;2015年05期

3 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白伟;冯良山;白一光;姜涛;;辽西半干旱区果粮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4 逄好胜;胡举伟;李鑫;张会慧;滕志远;刘鹏;敖红;孙广玉;;小麦-苜蓿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5 张萌萌;敖红;李鑫;张景云;王宁;鞠成梅;王佳;蔡敦江;孙广玉;;桑树/苜蓿间作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5年02期

6 党雯;郜春花;张强;李建华;卢朝东;靳东升;卢晋晶;;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预处理方法的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02期

7 杨智仙;汤利;郑毅;董坤;董艳;;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3期

8 孙锋;赵灿灿;李江涛;陈思宇;谷艳芳;;与碳氮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对施用氮磷肥的响应[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9 张娟;吴宏亮;康建宏;许强;马斯霜;;不同种植模式对新压砂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2期

10 吴林坤;林向民;林文雄;;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柴强;黄高宝;黄鹏;;供水及间甲酚对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鑫;桑树/苜蓿间作生长优势与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冬梅;小麦/苜蓿间作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种间促进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亭;株行配置对麦/玉套作复合群体质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竹承;黄土高原三种药用植物的耗水和抗旱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祖正;黄土丘陵区淤地坝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5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55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