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植被恢复状况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15 02:30
【摘要】: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和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5、2005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数据,明确退耕前后四个典型流域的六种(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利用2000、2010和2018年植被生长旺盛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流域植被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1960-2016年四个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实测资料、收集到的已经出版或者共享的有关该区的径流侵蚀产沙资料,运用多种经典统计方法来研究1960-2016年四个典型流域的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定量研究径流量、输沙量对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及植被覆盖变化与径流量、输沙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分布在窟野河流域的中北部、无定河流域上中游、延河流域整个区域,尤其是在流域东部以及北洛河流域北部地区明显增加。并且,四个典型流域的耕地动态度均为负值,说明其面积都在减少;林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动态度都为正值,说明这两种土地利用面积在增加。从转移矩阵分析来看,四个典型流域在1995-2005年,2005-2015年和1995-2015年3个时段都有较多的耕地转化为草地,尤其是在1995-2005年期间,转化面积分别是407.03 km~2、1497.35 km~2、943.75 km~2、1631.94 km~2。(2)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NDVI时空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植被生长旺盛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典型流域的NDVI都在增加,增加量最明显的区域为窟野河北部、无定河东南部、延河东北部和北洛河北部;四个典型流域NDVI在(0,0.3]区间的稀疏植被覆盖面积都在不断减少,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和北洛河分别减少了58.71%、47.21%、2.74%和3.16%,减幅最大的是窟野河流域;NDVI在(0.7,1]区间的高植被覆盖面积都在不断增加,分别增加了6.1%、2.43%、50.17%和19.13%,增幅最大的是延河流域。从年际变化看,四个典型流域2000-2016的年NDV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北洛河(0.43)延河(0.34)窟野河(0.23)无定河(0.22),北洛河的植被覆盖状况最好;典型流域的NDVI波动趋势与降水具有一致性,但有一定的滞后,在窟野河和无定河流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说明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3)1960-2016年,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径流量突变年份分别是1994年、1981年、2003年和1998年,而输沙量分别在2002年、2000年、2006年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通过“水文法”分析,发现偏北的窟野河和无定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如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运动)在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中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而对于偏南的延河和北洛河流域,降水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作用大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四个典型流域各区域NDVI变化与径流量、输沙量关系相对复杂:在延河和北洛河流域的径流呈减少趋势,但二者相关性较差;四个典型流域年均NDVI的变化趋势和年均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NDVI和输沙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64、-0.588、-0.457、-0.775。
【图文】:

陕北黄土高原,基本概况,北洛河,窟野河


图 2-1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Fig. 2-1 The typical basi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China表 2-1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基本概况Tab. 2-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basi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China流域Basin长度Length(km)控制区Control area(km2)平均降水AnnualPrecipitation (mm)水文站Station name经度Longitude(E)纬度Latitude(N)窟野河Kuye River242 8706 410.0温家川Wenjiachuan110°45′ 38°26′无定河Wuding River491 29662 491.1白家川Baijiachuan110°25′ 37°14′延河Yanhe River287 5891 496.0甘谷驿Ganguyi109°48′ 36°42′北洛河Beiluo River680 25154 514.2状头Zhuangtou109°20′ 34°45′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用 ArcGIS10.3 对土地利用类型和 NDVI 进行编辑统计,用 Excel2016 对径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 SPSS16.0 对降水,NDVI,,径流量及输沙量进行 Pearso分析,并用 OriginPro 2016 进行绘图。.4 技术路线研究对象资料收集研究土地利用数据 气象数据NDVI 数据 径流数据 输沙数据典型流域 NDVI典型流域径流、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雄;孙蕾;权斌;;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分析[J];现代园艺;2015年08期

2 单修霞;;听风者[J];初中生世界;2017年33期

3 吴登茹;;陕北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开发研究;1988年05期

4 刘胤汉;岳大鹏;;土地演替与生态设计——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5 涂运桥;;陕北黄土高原[J];岷峨诗稿;2007年03期

6 师远航;对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几点看法[J];经济地理;1983年02期

7 马旭华;;陕北黄土高原水利建设“四位一体”模式探究[J];陕西水利;2013年04期

8 张燕舞;张燕飞;;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门窗;2014年04期

9 杨庆实;;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邵孟明;王德兴;;陕北黄土高原的几种啮齿动物生物学资料[J];动物学杂志;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婷;;近20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响应关系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2 刘引鸽;宋军林;;陕北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罗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特性的混沌研究[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正国;王仰麟;吴健生;张小飞;;陕北黄土高原地表干燥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罗慧;仲伟周;万迪f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中产权残缺及其管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杨昕;汤国安;;多尺度DEM坡度的分形特征——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帅帅;骆建文;李喜安;刘振山;;陕北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以志丹县为例[A];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罗慧;万迪f ;宋鸿;李建科;;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演化博弈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娟;史文娟;沈冰;白鹏;;陕北黄土高原山地雨水利用前景和模式分析[A];水系统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第七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曹谷溪;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延安必将屹立于陕北黄土高原[N];延安日报;2017年

2 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现晚商城址[N];光明日报;2015年

3 记者 郭青;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发现晚商城址[N];陕西日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王雄 本报通讯员  鲁艳;为在陕北黄土高原收获丰收[N];陕西日报;2007年

5 栏目主持人 丁继武;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持续变绿[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记者 张军;“红苹果带来好日子”[N];中国青年报;2007年

7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登武;陕北黄土高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宝群;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巧巧;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植被恢复状况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静淼;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纺织品色彩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

3 王文静;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6年

4 刘晓娟;民国时期民政府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磊;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农户生计的协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惠鑫;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蒙乾财;秦岭与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叶片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耀宗;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郗静;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湛青青;近20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4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64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