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利用紫藤蚜食料的异色瓢虫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5:37
【摘要】:生物防治是保证作物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异色瓢虫作为一种能够取食多种蚜虫的捕食性天敌,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但在其工厂化生产中却无法供应天然食料作为大量繁育的基础条件。在农业生产中,蚜虫类害虫是一类繁殖极快、危害极为严重的害虫,使用化学农药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造成了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并非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防控技术。实现生物防治,必须要求昆虫天敌的规模化生产,昆虫天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在于饲料问题的解决。本研究以异色瓢虫为对象,选取了一种在自然界中发生量极大,分布广泛的蚜虫—紫藤蚜作为食料,饲喂异色瓢虫,进一步探究该食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利用紫藤蚜繁育的异色瓢虫对常见作物上的几种蚜虫进行捕食试验,初步组建“紫藤—紫藤蚜—异色瓢虫”人工繁育技术流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越冬成虫部分个体不存在产卵前期,在25℃下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后随即可以产卵,饲喂紫藤蚜和蚕豆蚜的越冬异色瓢虫产卵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先增后减,开始产卵后的第6~8天为产卵高峰,饲喂紫藤蚜的异色瓢虫产卵高峰较饲喂蚕豆蚜的对照组提前1~2d,紫藤蚜饲喂的单头雌成虫每两天产卵量达到63粒,而蚕豆蚜的为56粒,在整个观察期内,紫藤蚜饲喂的异色瓢虫单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65粒,最多的可达到402粒;蚕豆蚜饲喂单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56粒,最多的可达到412粒。2.利用紫藤蚜饲喂越冬异色瓢虫,以蚕豆蚜为对照,研究发现饲喂两种蚜虫的异色瓢虫均能完成整个生活史。但是对比两代异色瓢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两种蚜虫食料都能导致异色瓢虫3个虫态(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增加,表现为第2代饲喂蚕豆蚜(18.62d)第2代饲喂紫藤蚜(18.37d)第1代饲喂紫藤蚜(17.43d)第1代饲喂蚕豆蚜(15.93d),而且雌雄成虫的寿命均缩短,雌成虫产卵量也有所降低,各阶段的成活率有所下降。3.利用麦蚜、槐蚜、紫藤蚜、蚕豆蚜对人工繁育的异色瓢虫进行了取食量的测定。研究发现,随着虫龄的增加,利用蚕豆蚜、紫藤蚜繁育的第2代异色瓢虫的取食量逐渐增加,4龄幼虫的取食量最大,雄成虫的取食量比雌成虫稍高。其次利用紫藤蚜和蚕豆蚜繁育的异色瓢虫取食总量上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对不同种类的蚜虫偏好性不同。异色瓢虫各虫态对供试蚜虫的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的成虫以及各龄幼虫对几种蚜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减小。4.经过利用紫藤蚜饲喂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研究,确认了紫藤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繁育的天然食料。通过建立异色瓢虫越冬庇护所获得大量的虫源,并以此为繁育基础,利用紫藤苗和野外采集并冷藏的紫藤蚜作为食料,利用废弃塑料瓶改装制作简易的养虫瓶,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异色瓢虫的大规模繁育。本研究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异色瓢虫天然饲料的供应,因此我们构建了“紫藤—紫藤蚜—异色瓢虫”的低成本生产路线。
【图文】:

异色瓢虫,虫态,存活率,小写字母


图 2 各处理间异色瓢虫不同虫态的存活率Fig. 2 The surviuval rate of different stages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in June(p<0.05).

异色瓢虫,蚜虫,取食,总量


图 5 两种蚜虫繁育的异色瓢虫日均取食总量的比较Fig. 5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daily food intake of the two aphids.蚜繁育的异色瓢虫对 4 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晓东;刘随存;贾荟荣;韩莉春;;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现状和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5年03期

2 任向辉;杨萌;李鹏;陈燕飞;汪治鹏;刘婉婉;白钰;刘迎春;陈丹丹;;3种瓢虫对野生型桃蚜和桃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中国园艺文摘;2015年09期

3 蒲宇辰;黄斌;侯有明;;室内饲养的小菜蛾种群近交衰退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5期

4 张永科;朱国渊;陈斌;段波;张祖兵;李正跃;肖关丽;;室内不同饲养代数对番石榴实蝇发育历期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5 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6 赵静;肖达;张帆;王u&;;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6期

7 侯峥嵘;郭喜红;王璐;李金萍;尹哲;;人工繁育异色瓢虫产卵介质的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8 张晓曼;奚一名;王u&;罗晨;张帆;;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防治潜能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3期

9 杨琼;王淑会;张文慧;杨田堂;刘永杰;;常用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的毒力及其保护酶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2期

10 张\~;毛建军;曾凡荣;;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爽;异色瓢虫人工繁育与贮藏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刘晓虹;深点食螨瓢虫生物学与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3 童翔;异色瓢虫机械化投放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4 毛达;棉花花外蜜对异色瓢虫捕食及选择行为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曾斌;异色瓢虫人工大量繁殖与田间释放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7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