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两种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5 08:40
【摘要】:目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强,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大力开发利用盐碱地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对耕地需求的压力,如何进行盐碱地改良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水作为土壤盐分运移的载体,在土壤盐分向表层积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降低盐碱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势必成为改善盐碱土地的有效途径之一。保水剂分子自身具有很好的吸水保水能力,近年来发展迅速,保水剂技术已逐渐成为了一项高新的节水技术。本研究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在过硫酸铵(APS)的引发作用下,通过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成功合成了两种保水剂:高耐盐型保水剂(Super-absorbent Polymers of High Anti-salt,SRS)和环境友好型保水剂(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uper-absorbent Polymers,C-G-SAP)。其中SRS的主要成分为: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2600A);C-G-SAP的主要成分为: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壳聚糖(Chitosan)和瓜尔胶(Guar Gum)。同时,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合成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最优化确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溶液温度、pH、盐溶液类型及浓度),对两种保水剂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测定,并将它们加入到盐碱土中进行淋溶试验和水肥蒸发试验,确定两种自制保水剂的保水保肥效果。具体得到如下结论:(1)SRS的最佳反应条件为:AA中和度为80%、TPEG-2600A添加量为1.5 g、APS添加量为单体总量的0.20%、NMBA添加量为单体总量的0.02%,此时SRS在去离子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吸收效率分别达到2688 g g~(-1)和233 g g~(-1);C-G-SA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AA中和度为85%、GG添加量为0.2 g、APS添加量为单体总量的0.30%、NMBA添加量为单体总量的0.02%,此时C-G-SAP在去离子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吸收效率分别达到1128 g g~(-1)和185 g g~(-1)。(2)环境温度(4~80℃)和溶液pH(4~10)的改变对SRS和C-G-SAP吸水性能的影响较小,不同阳离子盐溶液中两种保水剂的吸水性能变化较大,随溶液盐浓度的增加,两种保水剂的吸收效率明显降低,阳离子类型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Mg~(2+)Ca~(2+)Na~+K~+。同时,两种保水剂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3)淋溶试验发现,SRS和C-G-SAP的加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壤中钾肥和氮肥的淋溶累积损失,而且能够提高土壤保水效果,且都随保水剂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效果越发明显。(4)土壤水肥蒸发试验发现,两种保水剂的加入有利于降低盐碱土壤水分和氮肥的损失。对于土壤含水量而言,随着保水剂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水分蒸发损失量降低,土壤含水量升高,但是当盐碱土壤中加入氮肥时,土壤水分蒸发量会增加,且随氮肥添加量的增加水分蒸发量升高;对于土壤氮肥含量而言,保水剂的加入能够抑制土壤中NO_3~--N和NH_4~+-N的损失,其中SRS最佳投加量为盐碱土壤总重的0.10%,C-G-SAP最佳投加量为盐碱土壤总重的0.05%。
【图文】:

保水剂,网状结构,离子,分子网络结构


图 1.1 保水剂的离子网状结构图 1.2 保水剂吸水前后分子形态到水中的保水剂分子,与水接触时其分子中的离子型亲水基团间的静电斥力使得保水剂分子网络结构发生扩张。同时为维持电

保水剂,分子形态


- 3 -图 1.2 保水剂吸水前后分子形态到水中的保水剂分子,,与水接触时其分子中的离子型亲水基团发间的静电斥力使得保水剂分子网络结构发生扩张。同时为维持电离的离子不能扩散至外部溶剂中,网络内外的质量分数差逐渐增透压作用下渗入保水剂内部。在保水剂分子网络扩张的同时其分子在增加,分子间的静电斥力被逐渐消除,最终达到吸水平衡[22]。对离子化凝胶的溶胀机理做了解释[17]。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6.4;TQ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美玲;;浅谈保水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年01期

2 李婷;;不同浓度保水剂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8年04期

3 李娟娟;;保水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年07期

4 侯锐;师庆三;师庆东;许紫峻;;压力对四种保水剂吸水特性影响的研究[J];节水灌溉;2018年06期

5 颜朝霞;陈红蕾;;关于多功能土壤改良保水剂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8年11期

6 ;新型环保型高科技产品 施可润农林保水剂[J];四川农业科技;2016年12期

7 陈謇;陈江辉;林聪;;农用保水剂不同用量在丘陵地区玉米上应用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6年01期

8 白岗栓;邹超煜;宋日权;韩绥平;;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园保水剂应用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9 吴满芬;;添加保水剂的轻基质杯培育大花序桉苗木的可行性探索[J];花卉;2017年10期

10 李方杰;于树增;王洪强;王来平;;XG土蓄肥保水剂[J];农业知识;201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光;李开开;张帅;赵天波;张韫宏;;一种保水剂吸湿性能的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秀兰;栗印环;;微波辅助膨润土-纤维素系复合保水剂的制备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威;邹立壮;朱书全;;腐植酸基农林保水剂在溶液及土壤环境中的性质研究[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书全;李威;邹立壮;;腐植酸基农林保水剂在农业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书全;牟俊山;;含腐植酸保水剂玉米生产应用效果研究[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闫喜东;张维芹;汪润东;张敏;赵淑梅;裴成;宋宝军;;成膜保水剂在盐碱地水稻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张占江;石雷;张称意;张金政;赵敏;;保水剂在水分梯度下对爬山虎实生苗的生长特征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黄占斌;钟建;陈雨菲;;高分子保水剂在土壤水肥保持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A];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9 李秀君;杨封科;;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10 张占江;石雷;张称意;张金政;张会金;;爬山虎幼苗的生长特征对水、肥及保水剂处理的反应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齐兴福 通讯员 侯东山;甘州区签订2亿元农林保水剂项目[N];甘肃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董新英;大学生创业成果帮农民巧种田[N];黑龙江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胡左;在大西北,用这种保水剂划算[N];科技日报;2015年

4 记者 左朝胜;新技术保水剂向干旱宣战[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韩益;保水剂:盆花应用刚起步[N];中国花卉报;2010年

6 钟凤雅 刘锡禧;保水剂“挺进”干旱地区[N];韶关日报;2009年

7 辛华;农用复合营养型保水剂研制成功[N];农资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范建邋常丽君;“保水剂”十年难获认可[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建国;自主研发有机保水剂抗击沙漠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刘彩霞;保水剂在造林抗旱中的应用[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保水剂与肥料及土壤的互作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魏军;聚天冬氨酸水凝胶的合成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顾刚;重庆松藻矿区耕地复垦工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杨永辉;营养型抗旱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对土壤与作物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兴刚;有机—无机复合型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蒙仲举;荒漠草原坡面侵蚀分异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倪博立;环境友好型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倩;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岑睿;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典型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影响机理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新军;裸燕麦硒肥生产技术效应及硒吸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戎泽;椰糠基保水剂对娄土持水性能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秦媛;西安市绿地氮磷流失对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魏贤;两种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刘洋;聚丙烯酸钠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5 康佩佩;保水剂对花岗岩红壤物理特性及侵蚀过程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明英;保水剂对滴灌沙土水分运移及沙培小油菜生长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7 秦端端;土壤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筛选及机理探讨[D];扬州大学;2017年

8 崔双双;淀粉系保水剂的保水性及其磷肥有效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彭燕;林木废弃物再生型保水剂节水增肥效果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10 丁瑞霞;“科瀚98”保水剂对冬小麦栽培生理特性及其产量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79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79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