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CLM4.5的河北省土壤风蚀尘释尘量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2: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河北省已成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土壤风蚀尘对大气污染物PM10的贡献率通常在20%~60%之间,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组分之一。土壤风蚀起尘不但造成大气污染,还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造成土壤物质流失,加剧了地区的荒漠化。悬浮在大气中的土壤风蚀尘,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改变地面大气辐射平衡和气溶胶的酸碱度,对硫酸盐和硝酸盐的输送和沉降有着重要的影响;长距离输送而注入海洋的土壤风蚀尘因为富含营养物质而影响了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量,可能引起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土壤风蚀尘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土壤风蚀尘的释尘量研究。在风沙物理学理论支持下,一些学者通过室内风洞实验和野外定点观测,提出了很多半机理模型,定量模拟土壤风蚀尘的释尘量。这些模型都能模拟出土壤风蚀尘释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但不同模型模拟出的土壤风蚀尘的释尘通量却差异显著,甚至达到几个数量级,所以土壤风蚀尘模型仍需更多的区域验证,尽可能多的把地面大气状况、植被覆盖、土壤特性等参数考虑进去,以进一步改善模拟性能。所以本研究应用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为基础,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模拟了2013年河北省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量。本研究基于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运用遥感数据、地面气象监测数据、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和陆表特征参量产品(GLASS)数据,建立包含土壤湿度、风速、裸露土壤的比例等模拟土壤风蚀尘释尘量的参数体系;然后运用修正的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对2013年河北省的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量进行模拟估算:2013年河北省全年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通量为1.02 t/hm2,全年共向大气中释放PM101925.76万吨。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河北省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通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呈现春高夏低的明显季节变化规律。按照全省自然区域统计,释尘量最高的为沧州滨海平原,最低的为冀北山地,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说明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河北省土壤风蚀尘PM10排放的时空差异。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将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模拟的河北省2013年的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量与不同模型模拟的相同区域的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量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郭俊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CLM4.5 土壤风蚀尘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河北区域土壤风蚀尘PM10的释尘量。最后,本研究将土壤风蚀尘PM10的年均释尘量与土壤湿度、风速、裸露土壤的比例这三种影响因素的年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对土壤风蚀尘PM10释尘通量影响的敏感因素,为防治土壤风蚀尘的发生提供参考。
【图文】:

拽力,重力,空气,粘结力


2-1 地表土壤粒子所受的空气拖拽力、重力和颗粒之间的粘结随微粒尺度的变化(引自邵亚平,2004)出了无量纲化系数等于 ,, 等于 , 等于 ,, 等于 这种特定的参数下,空气拖拽力、重力和径的变化趋势。空气拖拽力、重力和颗粒间的粘合力这三种力小,其中空气拖拽力、重力比颗粒间的粘合力减小的程度更大颗粒来说,颗粒间的粘合力起主导作用,因而不会被空气动力于粒径位于 到 之间的中等颗粒,空气拖拽力 颗有可能被空气动力抬升到大气中。对于颗粒粒径大于 受的最大的力是重力,因而不能被空气动力抬升到大气中。两相流中粒子的受力流间的作用力包括重力、浮力、空气拖拽力、巴塞特力、表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芳芳;曹月娥;卢刚;杨建军;张婷婷;;准东地区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析与风蚀量估算[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2 姜元春;;浅谈讷河市控制林业耕地土壤风蚀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16期

3 南岭;杜灵通;展秀丽;;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J];土壤;2014年02期

4 张伟;岳德鹏;杨贵森;徐晓桃;李宁;殷建;;“3S”技术在我国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7期

5 赵沛义;妥德宝;郑大玮;段玉;李焕春;闫伟;姚俊卿;;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6 马洁;徐静;;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7期

7 周小明;;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8 马月存;陈源泉;隋鹏;尹春梅;;土壤风蚀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

9 冬梅,赵士杰;我国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4年04期

10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土壤风蚀研究进展与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耀杰;高路;张峰;赵金涛;;基于地面实测的土壤风蚀遥感定量反演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榆阳沙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沛义;妥德宝;李焕春;段玉;康暄;弓钦;;土壤湿度及物理性沙粒含量对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建强;赵满全;陈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农田土壤的风蚀特性试验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崔龙;陈平;张红忠;董文明;黄静;;基于QuickBird影像的艾比湖及周边土壤风蚀研究[A];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5 孙悦超;麻硕士;陈智;;内蒙古寒旱区草地土壤风蚀测试分析[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金莲;赵满全;;集沙仪的研究现状分析[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冯晓静;高焕文;李宏文;王晓燕;;北京周边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效果监测[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赵满全;刘汉涛;麻硕士;赵士杰;佘大庆;;农牧交错区农田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地表风蚀的影响[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9 赵满全;刘汉涛;麻硕士;赵士杰;佘大庆;;农牧交错区农田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地表风蚀的影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永来;麻硕士;陈智;;利用可移动式风洞测试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峰 王进东;我省建成亚洲最大土壤风蚀风洞[N];甘肃日报;2003年

2 记者王衡、聂建江;亚洲最大土壤风蚀风洞建成[N];人民日报;2003年

3 张燕;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展的首因[N];农民日报;2002年

4 本版编辑邋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梁滨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 焦刚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 丁翔文 《中国农机化导报》社长、总编辑 宋毅 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 赵淑华 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汉武 农业部副部长 张宝文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 宗锦耀 中国农大教授 李洪文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路明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 王韩民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孙其信 全国政协常委 洪绂曾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 刘恒新 农民日报社社长 沈镇昭;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平;我国承诺“绿色奥运”各项指标已实现[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吉林省农机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王雅萍;耕作技术迎来新革命[N];河南科技报;2005年

8 通讯员 郝劲飞;泰来保护性耕作全国领先[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天冬;推广保护性耕作 解决机械是关键[N];农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 王钰 焦玉海;森林造成雾霾加重缺乏科学根据[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伟;基于CLM4.5的河北省土壤风蚀尘释尘量模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海春兴;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秀春;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测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晓丽;阴山北麓土壤风蚀的影响因素及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孙悦超;内蒙古后山地区不同地表覆盖条件下土壤抗风蚀效应测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淮亮;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风蚀地表颗粒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何文清;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宋涛;分流对冲与多级扩容组合式自动集沙仪及其内流场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海洋;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土壤风蚀监测系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依笑;坝上地区风蚀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邢春燕;RWEQ在河北坝上地区的验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芳芳;基于模型的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4 郭未旭;基于“3S”技术的区域土壤风蚀研究及系统设计[D];山西大学;2017年

5 刘斌;基于RWEQ模型的天津近10年土壤风蚀量估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6 刘红;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乌尼图;土壤风蚀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赵云;黄土区保护性耕作防土壤风蚀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伟;基于遥感的土壤风蚀模型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李玄姝;河北坝上不同耕作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风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8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