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玉米秸秆添加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1 11:56
【摘要】:近几十年来,东北黑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严重下降,有机物料投入不足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基于长期定位实验,秸秆还田并不一定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这可能是由于外源有机物料输入会引起土壤中的原有机碳矿化的变化(促进或抑制),即激发效应。激发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又会受土壤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等多因子的影响。为了了解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去向,我们研究了东北农田黑土在添加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碳矿化以及玉米秸秆分解受土壤肥力、水分和温度的影响,量化了添加~(13)C标记的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变化以及秸秆碳在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分配。结果发现:土壤肥力对土壤激发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出低肥力的下层(15-30cm)土壤激发效应强度高于高肥力的表层(0-15 cm)土壤,且混合层(0-30 cm)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最弱。而从激发效应绝对量来说,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表现为高肥力土壤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和混合层土壤,这主要是由于秸秆添加显著促进了表层土壤有机质中矿物结合态碳的周转,因此,在外源碳输入条件下,低肥力土壤的固碳能力比高肥力土壤更强。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激发效应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低水分含量(45%WHC)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高于较高水分含量(65%WHC)土壤;较低温度(12°C)条件下的土壤激发效应强度高于较高温度(22°C)条件下。而土壤水分和温度对秸秆分解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当温度和水分分别为22°C和65%WHC时,秸秆分解最快。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东北黑土区生产实践中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敏;徐明岗;娄翼来;王小利;李忠芳;;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概述[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年04期

2 孙悦;徐兴良;KUZYAKOV Yakov;;根际激发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生态重要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3 杨毅;黄玫;刘洪升;刘华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10期

4 张国;曹志平;胡婵娟;;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5 李维福;解宏图;郑立臣;;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3期

6 李小涵;郝明德;王朝辉;李利利;;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7 吕殿青;张树兰;杨学云;;外加碳、氮对土壤氮矿化、固定与激发效应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2期

8 黄文昭;赵秀兰;朱建国;谢祖彬;朱春梧;;土壤碳库激发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2007年01期

9 汪景宽;李双异;张旭东;魏丹;迟风琴;;2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春梅;谢祖彬;朱建国;;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研究进展[J];土壤;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69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9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