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兰州市榆中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03 17:26
【摘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的重大生态工程。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下土壤纤毛虫群落对其环境变化的响应和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的评价和监测提供参考。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退耕还林20年后的多树种生态混交林(A)、多树种经济混交林(B)、单一树种经济林(C)和单一树种生态林(D)四种模式林地的土壤纤毛虫群落进行了研究,同时调查了林下植物群落,测定分析了相关土壤理化因子。⑴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2门2纲21目24科35属44种植物。其中(1)乔木8种,占总种类数的18.6%;裸子植物2种,双子叶植物6种。(2)灌木3种,占总种类数的6.81%。(3)草本33种,占总种类数的75%,双子叶纲26种,为优势纲,优势度为60.47%;禾本科、菊科各6种,为优势科,总优势度为27.9%。混交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远高于经济林,这一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际考察植被生长情况、盖度、凋落物量等情况一致。⑵土壤理化因子的测试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样地(P0.05),且生态林样地高于经济林样地;退耕样地的土壤p H值与农田样地相比略有下降;施肥季农田样地的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退耕样地(P0.05);总钾含量在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地土壤理化因子聚类分析显示,退耕样地与农田样地的土壤环境状况具有差异。⑶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调查分析表明,共鉴定到10纲21目38科55属131种土壤纤毛虫。A样地纤毛虫物种数最丰富,有10纲21目39科53属120种;D样地次之,有10纲21目36科49属101种;C样地有10纲19目32科44属94种;B样地有10纲21目28科38属66种;农田CK样地物种数最少有10纲19目32科37属64种。植被恢复使得土壤纤毛虫优势类群由农田样地的肾形目演替为退耕样地的散毛目。各样地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聚类分析显示,退耕样地与农田样地的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存在差异。⑷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与植被群落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的复杂程度与其地上植物群落密切关联;12种土壤环境因子和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的CAP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土壤孔隙度和土温是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稳定性的关键因子。Pearson二元双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纤毛虫物种数与含水量、全氮含量、有机质及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图文】:

路线图,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地理位置,研究方法


研究区地理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来;苏晶晶;韩亚鹏;许姝娟;史红全;;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陇东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陈德来;马正学;马世荣;张博;普布;巴桑;;西藏巴嘎雪湿地夏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湿地科学;2014年05期

3 陈德来;普布;巴桑;马正学;陈凌云;;西藏拉鲁湿地夏季土壤线虫群落特征[J];动物学杂志;2014年05期

4 李涛;刘苑秋;郭圣茂;柯国庆;张钊;肖绪宝;刘武;;瑞昌石灰岩红壤区退耕还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4期

5 宁应之;王红军;禹娟红;杜海峰;;甘肃定西华家岭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J];动物学研究;2011年02期

6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钦绳武;张焕朝;信秀丽;;华北潮土长期施肥对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0年05期

7 马正学;贺鹏辉;秦洁;宁应之;;甘肃徽县铅锌污染农业区冬季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8 马正学;秦洁;刘有斌;宁应之;;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马正学;秦洁;刘有斌;宁应之;;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Ⅰ[J];动物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申海香;马正学;马尚盛;宁应之;王娟;;甘肃小陇山桃花沟森林公园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国成;;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62亿元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喻永红;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移;基于土壤动物指示效应的黄土高原干旱区生态恢复模式优选[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涛;瑞昌石灰岩山区退耕还林土壤动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门丽娜;农田退耕还草管理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先斌;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5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95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