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坡面细沟形态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1:05
【摘要】:土壤侵蚀破坏生态系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特殊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沟蚀发育严重且类型多样,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细沟侵蚀是沟蚀发育的最初阶段,其形成与发育致使土壤受到严重侵蚀,人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通常细沟侵蚀发育阶段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细沟形态特征上。目前对细沟侵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人工干预下的理想坡面为研究对象,针对自然坡面研究细沟侵蚀的成果甚少,因此研究野外自然坡面细沟形态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存在一定意义。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沙地村某微流域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坡面细沟为研究对象。运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分别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与2017年8月对坡面进行扫描和测量。在室内结合相关技术软件,从单沟尺度和沟系尺度来分析在相同土壤性质,不同坡度、坡长及坡形条件下自然坡面细沟形态演化。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细沟在发育过程中,形态规模变化极为复杂,各量化参数数值变化较大。三次监测细沟各断面宽度均不断增大,但增幅有所差异。除个别断面外,两条细沟各断面深度和断面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第一次监测时,1号细沟绝大数断面宽度大于17cm,深度大于7cm,断面面积大于60cm~2;2号细沟绝大多数断面宽度大于25cm,深度大于10cm,断面面积大于80cm~2。第二次监测时,1号细沟绝大数断面宽度大于28cm,深度大于10cm,断面面积大于150cm~2;2号细沟绝大多数断面宽度大于40cm,深度大于20cm,断面面积大于500cm~2。第三次监测时,1号细沟绝大多数断面宽度大于40c m,深度大于12cm,断面面积大于200cm~2;2号细沟绝大数断面宽度大于60cm,深度大于26cm,断面面积大于700cm~2。总体上,两条细沟形态及规模随着时间不断变大,但变化程度有所差异,这是由于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沿程径流的不断分散与汇集致使两条细沟形态规模差异较大。除了个别断面宽深比小于1外,两条细沟各断面宽深比均大于1,表明两个监测周期内多数断面以侧蚀为主,下切侵蚀为辅,侧蚀在两条细沟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号细沟各断面宽深比在三次监测均表现为自沟头向沟口处逐渐递减,2号细沟各断面宽深比则表现为自沟头向沟口逐渐增加。从细沟各断面形状指标η值来看,两条细沟三次监测各断面形状指标η值随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细沟发育过程中断面形态差异大,表明野外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细沟侧蚀与下切侵蚀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两条细沟沟底曲线长度、沟底直线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均沟宽与面积在两个监测周期内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与细沟侧蚀能力增强有关。1号细沟周长单调递增,2号细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两者差异主要是1号细沟溯源侵蚀能力较2号细沟强。两条细沟弯曲系数均呈先增后减,这种变化趋势与沟底曲线长度和直线长度变化一致。两条细沟纵比降均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2)坡面细沟沟系形态演化各参数之间差异较明显。两个坡面细沟沟系总长度、密度及复杂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1号坡面沟系三次监测的总长度介于32.486-51.139m之间,密度介于0.760-1.196m/m~2之间,复杂度介于1.128-1.407之间;2号坡面沟系三次监测的总长度介于24.276-24.723m之间,密度介于1.588-1.617m/m~2之间,复杂度介于1.287-1.279之间,表明1号坡面沟系较2号坡面沟系更发达。两个坡面沟系节点数和长度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号坡面沟系分叉比单调递增,2号坡面沟系分叉比单调递减。两个坡面沟系的盒子分维数值均随着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而两个坡面依据Horton定理计算的分维数值变化差异较大,无明显规律性,1号坡面沟系分维数呈先减小后增加后减小,2号坡面沟系分维数呈逐渐减小。这是由于盒子分维数的计算依赖于沟系长度,而Horton定理计算的分维数则与沟系内部拓扑结构有关。两个坡面沟系侵蚀面积、堆积体积、沟内侵蚀体积及净侵蚀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2号坡面沟系第一次监测时除堆积体积小于1号坡面沟系,其他参数数值均大于1号坡面沟系,第二次和第三次监测时1号坡面沟系蚀积参数均大于2号坡面沟系。这是由于1号坡面面积大于2号坡面,细沟沟网密集程度大。蚀积参数递增体现了坡面细沟侵蚀不断加剧,细沟规模与形态增大。信息熵与侵蚀积分指示坡面侵蚀强弱,数值越大表明侵蚀越剧烈,细沟形态与规模也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坡面沟系信息熵与侵蚀积分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且2号坡面沟系三次监测信息熵与侵蚀积分大于1号坡面沟系。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坡面侵蚀越来越剧烈,细沟形态与规模也越大,2号坡面沟系发育程度大于1号坡面沟系,2号坡面沟系侵蚀强于1号坡面沟系。(3)从单沟尺度和沟系尺度形态特征演化规律来看。野外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细沟形态演化虽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但总体上,其形态规模随着时间不断变大。从量化单沟的形态参数来看,描述细沟形态最基本的指标宽度与深度,表现为两条细沟宽度随着时间呈增加趋势,深度大多亦呈增加,个别断面深度有所减小。横断面面积、宽深比和形状指标η值是由宽度和深度衍生而来。所监测的两条细沟大多数横断面面积呈增加,反映了细沟形态规模扩大。刻画细沟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化特征的宽深比和形状指标η值波动较大,反映了细沟发育过程中细沟形态变化的复杂性。从量化沟系的形态参数来看,描述沟系一维空间上线状要素的变化规律是沟系长度呈先增后减,由此计算的细沟密度、复杂度和盒子维数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其他由线状要素衍生出的分叉比、长度比和沟系拓扑结构参数亦反映了沟系长度的变化及沟系网络分布局部的调整。描述沟系二维、三维空间上的规模参数变化规律反映沟系侵蚀不断,侵蚀量不断增加,细沟形态规模亦不断变大。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位置,概况,翠峰,农业科学


2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谋县沙地村某微流域坡面,位于云南省农业科学基地内,距离翠峰实验小学操场约 500m。沙地村辖的行政村,,距离元谋县县城 1km。监测区域所处于 101°35′- 102°06′E,25°23′-26°06′N 之间[79](.69km2,海拔在 899-2835m 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娇;王伟;石建省;;陕北洛河流域地貌演化阶段的定量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年06期

2 史东梅;蒋光毅;彭旭东;汪三树;李叶鑫;蒋平;;不同土石比的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侵蚀过程[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7期

3 王健;李鹤;孟秦倩;王友;张青峰;;黄土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及其水流动力学与挟沙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3期

4 张宝军;熊东红;郭敏;董一帆;苏正安;杨丹;史亮涛;;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不同坡位草被生长和土壤水分关系研究[J];草业科学;2015年05期

5 常直杨;王建;白世彪;张志刚;;白龙江流域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J];山地学报;2015年02期

6 任娟;杨武年;许娟;;基于GIS与DEM的岷江上游流域水系分维值计算[J];地理空间信息;2015年01期

7 沈海鸥;郑粉莉;温磊磊;姜义亮;卢嘉;;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7期

8 张攀;姚文艺;唐洪武;肖培青;;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细沟形态演变与量化方法[J];水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9 吴淑芳;刘政鸿;霍云云;孟庆香;;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发育过程与模拟[J];土壤学报;2015年01期

10 张攀;姚文艺;陈伟;;降雨驱动下黄土坡面细沟的分形和熵量化描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海鸥;黄土坡面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琳;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细沟横断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2 薛姣姣;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发育与机理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磊;元谋干热河谷陡坡细沟的形态特征和控制因素[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鹤;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鹏辉;土壤干湿交替中抗侵蚀能力的变化及坡面细沟发育敏感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俊杰;不同土壤坡面细沟侵蚀影响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高山;长江上游金钟碛河段河床演变及整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胡萃;川西山地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1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11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