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荒漠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6:38
【摘要】:土壤细菌等微生物群落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荒漠植被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等微生物研究相对滞后。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典型荒漠植被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丰富,对极端环境细菌资源库、荒漠植物生态适应、土壤状况评价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有样品在97%相似度水平下聚类为938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已鉴定细菌归属于51门、148纲、246目、461科、1051属、729种,主要优势门包括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2)各样地间α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为4.41-6.67之间,Simpson为0.005-0.032,ACE指数为1137-3820,Chao1指数范围为752-3878,多数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在灌丛冠外与冠下土样间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样地间细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显著。经LefSe分析发现,除QC2(梭梭)外,其余样地在门和纲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类群,在门水平上,AZ1(四合木)酸微菌门、GS1(驼绒藜)放线菌门、QC1(梭梭)绿弯菌门、QC5(白刺)芽单胞菌门、QC8(无植被)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QC9(无植被)变形菌门为显著差异类群。4)NMDS分析显示植被类型与细菌群落有一定相关性。QC7(合头藜)样地与AZ2、QC1、QC2、QC6四个梭梭样地在灌丛冠下与冠外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样地无显著性差异。5)土壤化学性质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小,冠外土样中,TC和TN对细菌群落影响相对较大,冠下土样中pH对细菌群落影响最大。
【图文】:

技术路线图,荒漠群落,土壤样品,细菌多样性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获得部分荒漠植被非根际土壤的细菌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了解荒漠群落细菌多样性,主要研究步骤如通过植被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荒漠群落,按照灌丛冠外、冠土壤样品采集。将采集的 207 个土壤样品进行 DNA 提取,,基于 Illumina HiSe V3-V4 可变区进行测序,经基因库比对获得其分类信息。测定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荒漠群落细菌种类与多样性,以及性。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流程图,扩增子,测序,流程图


主要流程如图2.1 ,包括基因组 DNA 提取( mobio 土壤微生物 DNA 强力提取试剂盒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PCR 扩增及产物纯化、PCR 产物定量和均一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成;政府行为与荒漠植被兴衰[J];新疆林业;1996年01期

2 梁远强;;荒漠植被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摘要)[J];新疆环境保护;1993年03期

3 刘建军,沈志,钱西舟,蒋得富;四种插值公式在荒漠植被种群公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8年03期

4 李并成;石羊河下游明清时期荒漠植被的破坏与沙漠化[J];干旱区研究;1989年03期

5 张俊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西南缘荒漠植被恢复和发展调查[J];新疆环境保护;1989年04期

6 ;保护荒漠植被[J];新疆环境保护;1984年03期

7 郭泉水,王春玲,郭志华,谭德远,史作民;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及其斑块特征[J];林业科学;2005年05期

8 丘明新;;论甘肃省荒漠植被的开发利用[J];干旱区研究;1987年03期

9 唐天福;塔河荒漠植被受损知多少[J];新疆林业;2001年03期

10 孙淑先;;甘肃省河西地区荒漠植被[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光辉;师庆东;潘晓玲;;阜康绿洲荒漠植被区群落稳定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李新荣;贾晓红;;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格局与土壤资源的关系[A];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培佑;;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理论与实践[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张毅;;干旱区荒漠植被恢复的几个关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黄培yP;索菲娅;;中药肉苁蓉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宗水;;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治理开发方针探讨[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郭泉水;王春玲;史作民;郭志华;;我国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荒漠植被及其保护对策[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8 黄培yP;;气候变化对荒漠植被的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周宏飞;汤英;周宝佳;;荒漠灌木及冻融影响下的风沙土入渗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亚飞;;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梭梭林变化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玉;一三三团倾力保护荒漠植被有效改善生态[N];兵团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杨涛利;要切实保护好现有荒漠植被[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通讯员 白云峰;奇台荒漠植被覆盖率达30%以上[N];昌吉日报;2008年

4 郭泉水;要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梭梭荒漠植被资源[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记者高峰;中国荒漠植被仰赖地下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刘枫;迪那气田建设不破坏荒漠植被[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高峰;保持荒漠植被生长 单纯引水灌溉无益[N];人民日报;2003年

8 通讯员程勇;呼图壁荒漠植被得到有效保护[N];昌吉日报;2010年

9 宋鹏;克拉玛依159万亩荒漠植被受到国家保护[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朱玉;镶绿边 铺绿毯 治沙害[N];兵团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雪梅;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地区荒漠植被变化研究(1982-2013)[D];兰州大学;2015年

2 叶静芸;旱区植被遥感信息提取与反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3 张雪妮;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及其营养元素驱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青;荒漠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张瑾;北疆典型荒漠植被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肥岛”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杨海梅;水分胁迫下荒漠植被的耗水规律与生长过程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4 刘新春;脆弱生态系统复杂性表征及调控指标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5 张莉燕;新疆典型荒漠植被柽柳的“肥岛”特征[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耘华;新疆三种荒漠植被“肥岛”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7 唐金;基于MODIS数据的气象因子与荒漠植被覆盖变化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8 常兆丰;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9 晋瑜;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土壤环境解释[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10 白玉锋;塔里木河下游乔灌草地上生物量量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1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11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