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分异与信息系统研制
发布时间:2020-06-17 21:26
【摘要】:土壤潜性酸是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是土壤酸性调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按比例抽取并测定福建省耕地表层土壤代表性样点的潜性酸量和pH值,拟合潜性酸(PA)与活性酸(pH)的最优关系模型,利用全省1983年36777个、2009年236445个和2016年21269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pH等属性数据,建立三期1:5万耕地土壤潜性酸量数据库,借助GIS技术和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探讨福建省34年间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基于WebGIS技术研制福建省耕地土壤酸性调控信息系统。结果表明:1.1983-2016年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量分别比1983年上升1.08cmol·kg~(-1)和1.25 cmol·kg~(-1),1983-2009年耕地土壤潜性酸上升速率比2009-2016年高0.02 cmol·kg~(-1)·yr~(-1)。2.1983-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空间差异明显,龙岩市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最大,比最小的三明市高4倍以上;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量大小依次为水田旱地水浇地;咸酸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淹育水稻土亚类潜性酸变化量最大,是全省潜性酸变化量均值的1倍以上,赤红壤和盐渍水稻土亚类变化量最小,仅分别为全省均值的25.68%和28.38%;海拔高度200 m的区域耕地潜性酸变化量最小,其它区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耕地潜性酸变化量先增加后减少。3.从土壤潜性酸分区来看,1983-2009年和2009-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分区均以轻度酸化区为主,全省耕地土壤潜性酸中度及重度酸化分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市、泉州市西部地区、闽西的龙岩市以及闽北的南平市。2009-2016年全省耕地土壤轻度酸化区、中度酸化区及重度酸化区面积分别较1983-2009年减少3.22%、72.81%及93.04%。4.灰色斜率关联分析表明,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氮、磷肥施用量,灰色关联系数0.96,科学调整施肥结构、优化减量施用化肥、合理施用碱性调理剂是减缓福建省耕地土壤潜性酸增加的重要途径。5.全省单位面积石灰理论施用量和施用总量分别为3.96×10~3kg·hm~(-2)和5302.37×10~6 kg,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呈现沿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石灰理论施用量分区以低石灰施用区为主,合计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6.24%,中、高石灰施用区主要分布在全省的闽西北及闽南地区。6.基于WebGIS技术研制的福建省耕地土壤酸性调控信息系统,建立了全省统一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详细地查询、掌握福建省耕地地块单元的土壤酸化基本情况,并针对不同酸化程度给出对应的石灰施用量调控方案。具备用户管理、信息浏览、查询、统计与输出、专题图编制及系统更新维护等功能,可以实现福建省耕地大数据研究成果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11.52;S153.4
【图文】:
统、实现土壤酸性及其调控的信息化监测和管理技术方法尚未见研究报道,福建省该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福建省坐落于我国东南沿海(115°50′~120°40′ E,23°33′~28°20′ N),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全省陆域面积 12.4 万 km2,海域面积 13.6 万 km2,依山傍海,地貌类型以山地及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耕地资源紧缺。全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 9 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和 85 个县级行政单位。福建省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示意图见图 2-1。
11图 2-2 福建省耕地土壤地貌类型分布图2.2 气候福建省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太阳辐射量较大,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但由于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水热条件区域性差异大。全省大致以闽中山带为界,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西北和西南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垂直分带较明显,中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南亚热带地区则冬季不明显。全省年均气温为 15.8~21.7 ℃,7-8 月温度最高,11-3 月温度较低,年均太
本文编号:2718187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11.52;S153.4
【图文】:
统、实现土壤酸性及其调控的信息化监测和管理技术方法尚未见研究报道,福建省该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福建省坐落于我国东南沿海(115°50′~120°40′ E,23°33′~28°20′ N),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全省陆域面积 12.4 万 km2,海域面积 13.6 万 km2,依山傍海,地貌类型以山地及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耕地资源紧缺。全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 9 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和 85 个县级行政单位。福建省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示意图见图 2-1。
11图 2-2 福建省耕地土壤地貌类型分布图2.2 气候福建省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太阳辐射量较大,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但由于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水热条件区域性差异大。全省大致以闽中山带为界,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西北和西南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垂直分带较明显,中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南亚热带地区则冬季不明显。全省年均气温为 15.8~21.7 ℃,7-8 月温度最高,11-3 月温度较低,年均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阳;周世伟;徐明岗;Colinet Gilles;;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23期
2 于飞;施卫明;;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J];土壤学报;2015年06期
3 胡波;张会兰;王彬;王云琦;郭平;刘春霞;唐晓芬;;重庆缙云山地区森林土壤酸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4 龙军;张黎明;沈金泉;周碧青;毛艳玲;邱龙霞;邢世和;;复杂地貌类型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土壤学报;2014年06期
5 袁大刚;陈旋;孙健;杨大东;王昌全;蒲光兰;;川西3种茶园土壤的酸度和酸碱缓冲能力及石灰需要量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6 曾招兵;曾思坚;刘一锋;汤建东;张满红;;1984年以来广东水稻土pH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土壤;2014年04期
7 孟红旗;刘景;徐明岗;吕家珑;周宝库;彭畅;石孝均;黄庆海;王伯仁;;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J];土壤学报;2013年06期
8 邓琳璐;王继红;刘景双;石峰;孔凡建;;休耕轮作对黑土酸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3期
9 刘滔;尹光彩;刘菊秀;梁国华;吴建平;;酸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主要元素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年02期
10 李爽;张玉龙;范庆锋;虞娜;刘畅;;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酸化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718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1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