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渭北果园生草管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3 14:55
【摘要】:果园生草技术作为现代农业中的一个亮点,在发达国家被持续大面积采用,但在我国由于果农对该技术的认识不足以及该技术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发展迟缓,以至于我国目前的果园部分依旧将传统的“清耕制”作为日常的管理方式,造成果园环境恶化,产量品质下降,果园土壤肥力低下。为了改善、解决果园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设置3个处理,以传统清耕为对照,研究果园生草翻压及生草不翻压两种管理方式对果园土壤典型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果园生草及生草翻压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草种选择白三叶草、黑麦草与百脉根。在逐步完成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改善果园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研究结果表明:1.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在雨水不充足时期,草在自然生长状况下的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清耕;长时间的自然生长会显著降低0-10 cm土壤容重,两个果园的白三叶草生长5年后、百脉根生长3年后、黑麦草生长4年后土壤容重分别降低7.03%和8.59%、10.37%、8.52%;随生长时间增加,每种草均会增加在湿筛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尤其是0.25 mm粒径),降低机稳性团聚体中粉粘粒含量。草的生长也会显著降低土壤表层(0-20 cm)的温度,其中在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地温平均降低分别为6.3℃、5.2℃、4.1℃、3.6℃,而百脉根降低温度效果最好,在每一层分别降低7.8℃、6.2℃、5.8℃和4.8℃。翻压之后,土壤含水率无明显规律,但同样会显著降低土壤容重,降幅小于草自然生长,降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粉粘粒含量及阻碍水稳性团聚体中0.25 mm团聚体形成,增加土壤团聚体的PAD。2.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草在多年自然生长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DOC、ROC、交换性Mg的含量增加,矿质氮和交换性C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旧在下降,土壤酸度增加。其中,樱桃园白三叶草自然生长处理下的矿质氮(77.91%)、ROC(5.55%)含量,百脉根自然生长处理下的矿质氮(87.90%)、ROC(2.06%)含量增加效果显著。将草翻压之后,除了黑麦草处理下的速效养分含量降低之外,其他草影响下的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DOC、ROC、交换性Mg均增加,增加效果要好于不翻压措施下的自然生长,只有土壤中的交换性Ca含量下降,但土壤的pH也有增加。其中,柿子园中的白三叶草翻压处理下的DOC(32.81%)、ROC(4.46%)含量,樱桃园中白三叶翻压处理下的矿质氮(65.48%)、有机质(26.78%)含量,百脉根翻压后的有机质含量(23.62%)以及黑麦草翻压后的ROC含量(5.65%)增加显著。3.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影响:随着草的生长,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C、N,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关的BG、CBH和BXYL活性值增加,以及土壤URE、SUR、CAT和ALP活性显著增加,除此之外豆科草类的生长使得土壤中的细菌种群数量尤其是拟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在0-20 cm土层,MBC含量只在樱桃园白三叶和黑麦草自然生长处理下增加显著,分别为62.69%和97.97%;BG活性值在柿子园白三叶草自然生长处理下显著增加44.83%。翻压后,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C、N,BG、CBH和BXYL活性增加,增幅大于自然生长;而土壤URE、SUR、CAT和ALP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增加,但增幅要小于自然生长。在0-20 cm土层,BG、CBH和BXYL活性只在柿子园白三叶翻压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46.86%、47.44%和44.79%;MBN含量、CBH活性只在百脉根、黑麦草翻压之后分别显著增加173.32%、101.98%和144.01%、119.53%。综上,长期果园生草和将草翻压均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调节土壤微域环境,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可见果园生草是一种优良的现代果园栽培方式,而生草翻压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果园生草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6;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果园生草法须避免这些“坑”[J];农家之友;2018年03期

2 单柳玲;;果园生草法要点[J];农村新技术;2018年04期

3 周静;;果园生草的好处及误区[J];农家参谋;2018年07期

4 朱力争;李积福;刘飞;郭彬;;现代果园生草技术推广与应用[J];果农之友;2018年09期

5 李振江;贾艳利;李书风;;浅谈果园生草的好处及管理[J];落叶果树;2016年06期

6 薛晓敏;韩雪平;陈汝;王金政;;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烟台果树;2017年02期

7 李根宽;;果园生草新草种——软蔓节节草[J];西北园艺(果树);2017年04期

8 杨梅;王亚亚;陆姣云;刘敏国;段兵红;杨惠敏;;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果草系统资源调控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7年09期

9 韩亚维;;正确认识猕猴桃果园生草[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18期

10 王金梅;;果园生草的意义与方法[J];河北果树;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靖丹丹;黄炎和;蔡志发;李发林;林敬兰;;果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范志伟;刘延;黄乔乔;沈奕德;李晓霞;王亚;;果园生草控草、养地养树养畜和驱虫防病[A];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许淑桂;;浅议果园生草技术与果业发展[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4 陈修会;刘相东;林庆团;廉士东;;沂蒙山区水果园生草技术[A];“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虞国跃;贾春虹;黄宁兴;张帆;;果园生草与天敌保护利用[A];昆虫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研讨会会议报告摘要[C];2006年

6 梁小玉;季杨;易军;;柑橘果园种植将军菊苣的土壤性状[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4 西北地区农牧结合发展草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罗旭辉;黄毅斌;;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孟林;俞立恒;毛培春;张国芳;;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对苹果园区小环境的影响[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义彬;陈玉玲;夏乐晗;王其海;张世民;李松涛;;仰韶杏老果园改造技术[A];第五届全国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闫芳芳;黄炎和;郑慧梅;蒋芳市;严登峰;;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措施下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与鉴定[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郓城县农兴林果合作社 魏新平;果园生草技术[N];山东科技报;2019年

2 邢台县农业局 霍增起 王茂林;开源节流,苹果施肥减量增效之路[N];河北科技报;2016年

3 元云丘;老龄果园如何提质增效[N];陕西科技报;2016年

4 刘成连;果园生草 节本高效[N];河南科技报;2014年

5 隆旺夫;果园生草也要注意控草[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6 葛世康;果园生草好处多[N];山西科技报;2009年

7 李芳芳;果园生草的好处及方法[N];陕西科技报;2008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杨朝选;生态果园生草养地配套措施[N];山东科技报;2007年

9 省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信博士撰写;库区果园生草技术[N];湖南科技报;2006年

10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李先信;果园生草蓄草作用多[N];湖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玉环;渭北果园生草管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韬;基于计算机模拟轻便型果园生草刈割机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龙刚;黄土高原旱区农户苹果园生草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7年

4 张先来;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邓丰产;渭北旱塬苹果园生草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林金石;强度侵蚀地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董慧;山西果园可利用草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永恒;贵州西部山地梨园生草与果实套袋技术试验与示范[D];贵州大学;2008年

9 闫芳芳;果园生草的生态效益及化感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卢海蛟;苹果园生草覆盖条件下的合理施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7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27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