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微咸水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2:23
【摘要】:利用微咸水和滴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灌溉,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但是基于微咸水含盐量高,长期灌溉容易形成土壤盐碱化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研究土壤水盐运移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微咸水地表滴灌,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采用矩形有机玻璃土箱,研究了咸淡水4种交替次序(咸淡、淡咸、咸淡咸、淡咸淡)以及滴头流量、入渗水矿化度、滴头间距对单点源与两点源交汇入渗下的土壤湿润体的特性及水盐运移状况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特性影响较大。单点源入渗条件下,对湿润锋的推进过程,尤其在水平方向上较显著,相同时间内,滴头流量越大,水平湿润锋推进越快。两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湿润体交汇后,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湿润锋逐渐趋于一条水平的直线。对于水分的分布,滴头流量越大湿润体上部水量越多;对盐分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大滴头流量对土壤盐分有一定的淋洗作用。(2)受入渗水矿化度与随水分进入土壤的钠离子的共同作用,不同入渗水矿化度对湿润锋推进变化过程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当入渗水矿化度小于3g/L时,矿化度越大,水平方向湿润锋推进距离越小,而垂直方向湿润锋推进距离越大;当入渗水矿化度大于3g/L时,矿化度越大,水平方向湿润锋推进距离反而越大,垂直方向湿润锋推进距离反而越小。土壤水分的分布以处理D8最为均匀。土壤电导率值与入渗水矿化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处理D8的水盐环境最优。(3)两点源交汇入渗下,滴头间距越小,湿润锋交汇越早,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交汇处推进距离越大,湿润锋接近于一条水平线;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在交汇面,滴头间距减小,同一位置处含水率反而增大,水平方向上,滴头剖面与交汇剖面含水率值相差不大;间距为30cm时,水平方向上在交汇锋附近盐分含量达到最大,间距设置在20cm时,水平方向上盐分分布较均匀,无明显差别。(4)咸淡水不同交替次序影响下,单点源入渗时对湿润锋推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0-30min,淡水水平推进速率快,咸水垂直入渗速率快;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分布在2-6cm深度层,咸淡咸的交替次序在该层含水率最大,咸淡的交替次序次之,不同交替次序中第一步入渗的水对大孔隙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后续入渗水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受入渗时间影响较大。不同交替次序对土壤中盐分分布的影响主要在2-6cm深度。咸淡咸、淡咸的交替次序在2-6cm层含盐率较小,淡咸淡的交替次序在2-6cm层含盐率值出现了一个突变,最后入渗淡水能够有效淋洗咸水聚集在表层的盐分。对于两点源交汇入渗,交汇后由于形成了湿润带,咸淡水不同交替次序对土壤湿润锋的影响呈现出随深度的一维变化规律,对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影响主要在深度方向上,与单点源入渗规律一致,采用咸淡水频繁地交替滴灌能够保留土壤水分同时有效淋洗盐分。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娟;雷廷武;李光永;;水质及流量对盐碱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王永东;张宏武;徐新文;李生宇;李应罡;孙树国;;风沙土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运移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3 姚建中;红壤水分入渗时湿润锋移动规律探讨[J];土壤通报;1991年S1期

4 孙海燕,李明思,王振华,徐永麟;滴灌点源入渗湿润锋影响因子的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3期

5 郑园萍;吴普特;范兴科;;双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锋运移规律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1期

6 王千,曾德超;预测湿润锋进程的新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1993年01期

7 李涛;张建丰;程慧娟;杨艳芬;秦涛;;深层坑渗灌田间单点入渗湿润锋分布特性及拟合模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4期

8 王春霞;王全九;单鱼洋;庄亮;张奋东;陈跃冰;;微咸水滴灌下湿润锋运移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4期

9 贾运岗;张富仓;李培岭;;大田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红闪,黄明斌,董翠云;用Philip模型参数推求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_f准确性[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李嵘;于洲海;;蓄水单坑入渗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分析与模拟[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林晓康;不同因素对微咸水膜孔灌水氮盐运移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杨立魁;小管出流灌溉室内试验研究与室外管路工程设计实例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毕骏;非饱和黄土地基渗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古鹏飞;滴灌条件下红壤土交汇入渗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5 郭力琼;微咸水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拦继元;指流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宪杰;集雨灌溉中集水面和水分入渗的试验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8 关冰艺;滴灌条件下斥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陶涛;微润灌条件下微润袋入渗特性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29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29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