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典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0-06-29 09:44
【摘要】:土壤生物肥力在土壤培肥和维持农田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39年的农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化学氮肥(N)、常量氮磷钾肥(NPK)、化学氮肥+有机肥(NM)、化学氮肥+绿肥(NG)、化学氮肥+秸杆还田(NS)6个施肥处理,探究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碳、氮矿化和微生物学肥力特征,分析微生物肥力特征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均衡施用化肥和配施有机物料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单施化肥或有机肥、秸秆配施显著降低了土壤pH(分别降低了0.42,0.35,0.42个单位),配施有机肥极其显著的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59倍)。长期不同培肥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均衡化肥和配施有机物料显著增加了0.25-2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2 mm团聚体含量,但这些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可能是长期有机肥施用导致的Na~+富集破坏了团聚体结构。均衡化肥和配施有机物料显著增加了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全氮、无机碳含量。2)配施有机物料均显著增加了微生物量碳氮;长期不同培肥显著改变了PLFA群落结构和胞外酶活性,均衡施肥和配施有机物料显著增加了PLFA各物种丰度和水解酶活性的几何平均值(GMea),配施有机物料处理显著降低了氧化酶活性。驱动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和速效磷,驱动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全氮和全磷。长期单施化肥导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富营养菌丰度下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贫营养菌丰富增加;配施有机肥导致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贫营养菌丰度下降,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增加;均衡化肥和配施有机物料真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贫营养菌丰度降低。3)土壤属性和生物肥力因子对有机碳、氮矿化的总解释率达到了75.37%。潮土有机碳矿化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所有PLFA种群含量、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显著相关,微生物呼吸熵(qCO_2)的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显著正相关。有机氮矿化与β-葡萄糖苷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细菌含量、SMBC显著相关。、综上得出,不同培肥模式主要通过改变潮土养分含量从而驱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胞外酶改变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矿化。配施有机物料增加了土壤养分,土壤中富营养菌增加、贫营养菌减少、水解酶活性增加、氧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生物呼吸熵,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了潮土供氮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8
【图文】:

示意图,团聚体,作物吸收,有机氮


(Kumar et al., 2017)图 2.1 团聚体筛分过程示意图process of sieving soil aggregates by dry-sievin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有机氮的矿

氮矿化,有机碳,氧化酶活性,矿化量


图 5.4 各因子对有机碳、氮矿化的贡献率ativ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ctors to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示胞外酶活性,S 表示微生物 PLFA 群落结构。s, E=enzyme activities, S=community structure.下土壤碳累积矿化量和两种氧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2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楠;;潮土区藏红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年18期

2 成春彦;李福增;张彩月;;京郊大兴县北京潮土冬小麦推荐施肥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3 刘寿坡,朱占学,张瑛,高学政,张守良,龙三群,陈之端;鲁西平原毛白杨林地土壤条件与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8年06期

4 杨际雅;李绍良;;呼和浩特市土壤[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5 徐传国;;北京的沙荒地及利用改良[J];北京农业科学;1988年04期

6 徐忠明;;芋母作种产量高[J];长江蔬菜;1988年06期

7 康立新,张纪林,倪竞德;黄泛潮土区林带土壤矿质元素与林木生长的系统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1989年02期

8 张绍林,朱兆良,徐银华;黄泛区潮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的转化和化肥氮去向[J];核农学报;1989年01期

9 黄玉俊,杨秀华,于福祥,周宪明,王福平;鲁南农田培肥与土壤肥力定位研究[J];土壤肥料;1989年03期

10 河北农大土壤肥力课题组;刘树庆;;河北省主要土壤肥力特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永林;张淑香;李秀英;李小平;;长期施肥对褐潮土氮、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先贵;冯有智;陈瑞蕊;赵飞;王锐;胡君利;张佳宝;王俊华;;长期施用有机肥潮土中芽胞杆菌群落演替及其功能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张凯;刘战东;强小Z

本文编号:2733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33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