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转换为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
【图文】:
不同林分土层POC/SOCFig3.1POC/SOCunderdifferentforeststypesofsoillayers注a:BL:天然阔叶林;CB:针阔混交人工林;MP:马尾松人工林;CF:杉木人工林注b:误差线表示标准差(n=4),不同字母表示多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
图 3.2 不同林分土层 POC/MOCFig 3.2 POC/MOC under different forests types of soil layer注 a:BL:天然阔叶林; CB:针阔混交人工林; MP:马尾松人工林; CF:杉木人工林注 b:误差线表示标准差(n=4),不同字母表示多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不同土层不同粒径的土壤有机碳和 SOC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0~20cm 土层土壤 CPOC、MOC 均与 SOC 有显著相关性(P < 0.01),R2值分别为0.8293 和 0.6337。20~40 cm 土层各粒径土壤有机碳与 SOC 均没有显著相关性。40~60 cm 土层土壤中,FPOC 和 MOC 与 SOC 有显著相关性(P < 0.01),R2值分别为 0.6550 和 0.9151(表 3.5)。由此推测土壤 CPOC 更能反映森林转换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而 MOC 更能反映森林转换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表 3.5 不同土层土壤 CPOC、FPOC、MOC 与 SOC 的相关性(R2)Table 3.5 Correlation between CPOC, FPOC, MOC and SOC in soils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R2)R2土层深度Soil laye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睿;白杨;刘娟;姜培坤;周国模;吴家森;童志鹏;李永夫;;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2 刘飞渡;韩蕾;;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9期
3 雷利国;江长胜;郝庆菊;;缙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轻组及颗粒态有机碳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4 李伟;王巧珍;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胥超;林廷武;;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5 刘金山;戴健;刘洋;郭雄;王朝辉;;过量施氮对旱地土壤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1期
6 张凯;郑华;陈法霖;欧阳志云;兰俊;吴永富;项学武;;桉树取代马尾松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5年03期
7 宣丹娟;宋思睿;烟亚萍;翁俊;宋新章;;毛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J];生态科学;2014年06期
8 宋庆妮;杨清培;余定坤;方楷;赵广东;俞社保;;赣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2期
9 王丹;吕瑜良;徐丽;何秀;徐志伟;赵宁;王瑞丽;何念鹏;;植被类型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10 许炼烽;徐谙为;李志安;;森林土壤固碳机理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又芳;亚热带森林转换及火烧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4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3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