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GLOPEM-CEVSA模型的孟印缅地区粮食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20:05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退化和人口膨胀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典型农业国家,同时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带与节点,其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孟印缅三国粮食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解析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通过整合卫星遥感与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模块,实现了孟印缅地区时空连续的产量差模拟,分析了两种气候(产量水平)情景下的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和增产潜力大小,并利用回归模型,厘定了主要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缩减孟印缅地区粮食产量差,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1982-2015年,孟印缅三国多年平均粮食产量分别为2.99、2.25和3.20 t/ha,具有孟加拉国北部高于南部,印度由西向东增加,缅甸南部高于中部的产量分布特征;近30多年来,孟加拉国和印度粮食产量分别以0.014 t/(ha·a)和0.017 t/(ha·a)的速率增长,印度西南部、东北部以及孟加拉国西北部产量增长速率最大,缅甸年际变化不明显。(2)相较于2000年之前,2000-2015年,孟印缅地区粮食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明显扩大,表现为向东和向南扩展,且受影响程度显著增强。1982-2000年,三国粮食产量对年降水量变化总体表现为正响应。2000年后,孟加拉国转变为以负响应为主;对于温度变化,整个研究时段除喜马拉雅南麓等年平均气温低于20℃的地区粮食产量表现为正响应外,其余地区均以负响应为主。但2000-2015年负响应区面积比例较前一时段增加,而平均敏感程度有所下降,且印度的负响应高度敏感区发生了南移;对于太阳辐射变化,1982-2000年,除喜马拉雅南麓表现为负响应外,全区大部分地区以正响应为主,2000年后转变为以负响应为主且敏感程度上升。(3)温度和水分胁迫情景下,缅甸多年平均潜在产量最高,产量差最大,孟加拉国和缅甸潜在产量与产量差均呈上升趋势,印度年际变化不明显。孟印缅三国平均增产潜力指数分别为4.34%、40.05%和68.45%;温度胁迫情景下,三国多年平均潜在产量和产量差均显著高于前一情景,全区平均增产潜力指数达70.07%;在当前水分条件下,印度尤其是喜马拉雅南麓和德干高原中西部受水分胁迫影响程度最大且较稳定,通过采取合理的灌溉和防洪减灾管理措施,粮食产量有望得到大幅提升。(4)粮食产量除与作物本身生物特性和当地气候资源条件有关外,还依赖于劳动力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投入等社会经济条件。粮食产量与主要社会经济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口、GDP和农药使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孟加拉国缩减产量差,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印度粮食产量主要受人口和GDP的影响,而缅甸粮食产量仅受农药使用量影响;综合分析粮食产量与气候、社会经济要素的关系,三国粮食产量均受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显著影响,但孟加拉国气候条件中的年均温对产量影响最显著,印度年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显著,而缅甸粮食产量受农药使用量和年均温共同影响。本文基于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管理对策,以期为孟印缅地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缩减产量差,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27;S31
【图文】:

技术路线图,温度胁迫,气候情景,气候


第 1 章 绪论究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根据以往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基于 GOPEM耦合模型,改进已有 FPAR 的计算方法,发展气候驱动的 LAI 模拟模块感与 LAI 模拟的方法分别模拟水分和温度胁迫、温度胁迫两种气候情景进而驱动 GLOPEM-CEVSA 模型,得到孟印缅三国两种气候情景下的粮计算两种情景下的产量差,并结合研究区的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影,为该区域的粮食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术路线

地理位置


第 2 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第 2 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究区概况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特征加拉国和印度属南亚国家,缅甸为东南亚国家,孟印缅地区经纬度范围-101°10' E,8°24'-37°36' N。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下游,境内多为冲击平原,且的水系,农业优势明显,但低平地势易引发洪涝。印度耕地面积居亚洲之首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的农势北高南低,中部河谷平原非常适宜农耕(图 2-1)。

概念框架,模型,植被,光能利用率


图 2-2 GLOPEM-CEVSA 模型概念框架(王军邦,2009))GPP 模拟早期 GLO-PEM 模型,GLOPEM-CEVSA 模型的 GPP 模拟建立在植被 合有效辐射成正比假设基础上[48-50],即:GPP PAR FPAR (2-1)AR 代表光合有效辐射;FPAR 代表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率,二者乘积PP 概念上的植被光能利用率。 为基于气孔导度类比模型,认为在理想潜在的最大光能利用率( *),植被由于受环境影响( )而不能达到[51],以公式表达如下: * (2-2)()()()()()2 f VPD fPAR fTa fCO fSW(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气象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8年35期

2 ;2016/17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J];养猪;2017年01期

3 尹朝静;李谷成;高雪;;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6期

4 ;2014/15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J];养猪;2014年06期

5 张敏;何国松;朱俊成;;近40 a咸宁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对咸宁市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J];北京农业;2014年36期

6 ;2015/16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J];养猪;2015年01期

7 ;2015/16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J];养猪;2015年03期

8 ;2015/16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J];养猪;2015年04期

9 李盛;;焦裕禄的故事[J];新长征(党建版);2017年01期

10 刘英杰;;如何看待当前农业的三个问题[J];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明;刘志雄;;湖北省粮食产量气象模型探讨[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封志明;张蓬涛;;西部地区退耕的可能规模及其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刘宗衡;丁鼎治;;河北省化肥施用量和结构的演变及调整发展的前景分析[A];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C];2002年

4 葛真;贾绍凤;李大乐;;河北省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的关系分析[A];水系统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第七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吕洁华;陈威;;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实证研究[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俊菊;王静爱;毛睿;;北方地区近40年人口、粮食产量、降水量和人口生活耗水系数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梁仕莹;孙东升;杨秀平;刘合光;;2008—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预测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8 袁振平;;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效执行对策[A];2013全国农业标准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童彦;;GIS支持下的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云正明;;从我国当前粮食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看加入WTO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文;全市夏收粮食产量平稳[N];池州日报;2018年

2 记者 朱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N];人民政协报;2019年

3 王云立;科学评价化肥功与过[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记者 李峰;我区粮食产量70年增长10.7倍[N];宁夏日报;2019年

5 记者 张建芳;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05万吨以上[N];包头日报;2018年

6 记者 张翼;今年全国粮食产量13158亿斤[N];光明日报;2018年

7 钟静;中科院:预计2019年粮食产量将持平略增[N];粮油市场报;2019年

8 李昊 记者 马晓刚;2018年内蒙古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00亿斤[N];农民日报;2019年

9 记者 宋思嘉 通讯员 廖建;我省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210亿公斤以上[N];江西日报;2019年

10 记者 张建芳;我市去年粮食产量109.5万吨[N];包头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涛;区域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亮科;生产要素利用对粮食增产和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曾维军;基于农户意愿的减施化肥生态补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彭婵娟;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的动态反馈及政策仿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张忠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刘颖杰;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区域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丹;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周文魁;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袁玉萍;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发展水平预测及对粮食产量贡献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10 刘清娟;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雨;基于GLOPEM-CEVSA模型的孟印缅地区粮食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邢聪仁;基于机器学习的安徽省粮食产量预测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3 刘艳;基于LMDI模型的安徽省粮食产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高露露;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5 郭晓婷;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安徽省粮食产量预测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6 潘霖;基于SPSS的江苏省粮食产量预测模型的构建[D];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

7 曹培格;基于灰色组合模型的粮食产量预测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8 赵仁艳;基于粮食产量模型的山东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9 和文超;土地利用规划中粮食产量的预测方法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高甲甲;退耕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7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47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