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红霉素菌渣与猪粪好氧堆肥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9:27
【摘要】:抗生素制药菌渣是一类再利用价值较高,但具有一定环境风险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抗生素耐药细菌的产生与传播。好氧堆肥可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有机固废,同时降解残留抗生素。然而,在堆肥处理抗生素制药菌渣的过程中,涉及过程污染控制以及堆肥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环节仍需进行特别关注。本文以富锌红霉素菌渣为处理对象,与猪粪和麦秸混合进行强制通风好氧堆肥,考察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释放、Zn形态变化、碳氮转化、腐熟度评价、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与锌抗性基因(Zinc Resistance Genes,ZRGs)的削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全面探讨堆肥处理富锌红霉素菌渣的可行方案。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堆肥温度、pH、EC、发芽指数(GI)、C/N和聚合度表明,不同配比的红霉素菌渣与猪粪经过50d的好氧堆肥处理均达到了腐熟的标准要求。增加红霉素菌渣的配比会导致堆肥温度降低且物料GI达到标准值(80%)的时间延长,对pH和EC无明显影响。红霉素菌渣对堆肥物料腐熟程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堆肥产品胡敏酸含量,其中5%的配比对富里酸转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配比超过5%的猪粪干基质量后堆肥结束时聚合度值降低。(2)随着富锌红霉素菌渣配比的增加,堆肥过程中CO_2、CH_4和N_2O的释放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碳素损失并不凸显。然而由于红霉素菌渣富含氮元素,致使NH_3的释放量增加,增幅为4.71~34.35%,具有氮素损失的风险,处理中应当注意引入保氮措施。红霉素菌渣可以补充堆肥产品的氮含量,并且其中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配比超过5%后有机物质降解效率降低。(3)堆肥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红霉素菌渣中残留红霉素,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富锌红霉素菌渣中Zn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堆肥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堆肥产品中锌含量,而考虑到堆肥产品锌总量,本研究中富锌红霉素菌渣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猪粪干基质量的5%。qPCR分析显示堆肥处理对erm基因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而富锌红霉素菌渣可能会阻碍堆肥对ermA、ermB、ermF和ermX的削减。堆肥结束后锌抗性基因CzcA,CzcB和CzcI的相对丰度增加,富锌红霉素菌渣会加重堆肥产品中CzcI传播的风险。堆肥细菌群落多样性在堆肥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且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重要的抗性基因寄宿菌门。本研究验证了堆肥处理富锌红霉素菌渣的可行性,堆肥产品达到腐熟要求,其配比以5%的猪粪干基质量内为宜。富锌红霉素菌渣增加了堆肥产品养分和锌含量,且具有氮素损失和抗性基因传播的风险。堆肥处理后得到的富锌堆肥可以为提高缺锌地区膳食作物锌吸收量提供解决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13;X787
【图文】:

分子结构图,红霉素,分子结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图 1-1 红霉素分子结构Fig. 1-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Erythromycin的生产与应用从红色链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备而成,属于次级代度难以保证。目前红霉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株和分离纯化技术尚需改进等问题(廖建国 2017)。随研究的逐步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医药市场的应的抗菌药物。目前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年均使用量可近 4 万 t,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消耗量占据国内抗生素类药物(刘滨扬等 2010)。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导抗菌产品。留状态来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检出率也水中监测红霉素的残留情况(USA, 2009),台湾大汉红霉素(Lin et al. 2009)。

菌渣,产量估算,抗生素


图 1-2 中国抗生素制药菌渣产量估算值stimated value of antibiotic manufacturing waste production from 20资源化利用菌渣产量大、危害强、处理难度较高。其无害化和资源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诸多了很多优良的处理技术手段。添加剂制药菌渣中尚存大量未利用的营养物质,再利用价值被用于养殖饲料中。此类处理方法技术门槛低,操作简残留抗生素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且抗生素制药菌渣Ding et al. 2014; Zhang et al. 2018),存在潜在环境风险深入,抗生素菌渣用作饲料可能导致 ARGs 的传播,目前此类处理方法已经禁止。

堆肥,污染气体,硝化作用,氨气


氮可通过不完全硝化作用产生 N2O,而在缺氧环境中,NO2--作用产生 N2O。堆肥中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作用均可造成 N2O,这也意味着 N2O 在有氧和厌氧环境下均可产生。由于堆肥同的代谢特征,堆肥中 N2O 的产生和排放一般集中于升温期祥等 2012)。面,这些污染气体的释放是除了考虑渗滤液流失外最主要的元的污染气体排放不仅加重了全球温室效应,而且造成了大量的随着堆肥的进行,0.02~9.90%的初始氮素会以 N2O 的形式释总有机碳的 0.10~12.6 %(Sommer et al. 2000),而 NH3的挥方式之一,通过此途径损失的氮素可占原料的45.0%左右(Cha多发生在升温期和高温期,堆肥物料中的有机氮源在被微生物化为氨气挥发。随着堆体温度、pH 和供氧量等参数的变化,氨气而挥发。C/N 比较低时,氮源相对过量,致使大量氮元素化为氨气流失(Bernal et al. 2009; Ding et al. 2014),此外,增放速率(Jiang et al. 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斌;;微生物菌渣管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98期

2 常艳;张夏;李进;胡昌勤;;经不同无害化及资源化技术处理后头孢菌素C发酵菌渣中抗菌活性物质的变化情况[J];中国药事;2018年08期

3 何可;韦慧明;陆文科;李涛;龙素梅;;食用菌渣作为基肥对大棚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06期

4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康源春;王二耀;;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肥对玉米季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5 高琴;朱启法;周佳燕;李云;;香菇废弃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19期

6 苑丽梅;王梦梦;王璞;刘惠玲;;头孢菌渣理化性质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7 韩洪军;陈凌跃;马文成;郑诗怡;刘潇;牟晋铭;;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分析[J];环境工程;2015年01期

8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张水清;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9 刘新华;武恩斯;赵淑芳;;菌渣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及综合利用[J];农业知识;2017年14期

10 董荷玲;陈海平;;菌渣对青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旭东;;农业废弃物利用与生态农业——以嘉兴菌渣还田定位试验为例[A];土壤肥料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报告摘要[C];2016年

2 宫志远;;食用菌菌渣综合研究与利用现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宫志远;;食用菌菌渣综合研究与利用现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谭伟;谢丽源;甘炳成;黄忠乾;;食用菌与农业循环经济探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5 李建国;尹微琴;奚云龙;储亚云;;秸秆循环利用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6 陈海波;李艳菊;王悦;王宇洲;梁山琴;冯丝雨;万淑珍;饶嘉健;;金霉素菌渣生物降解特性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7 管道平;胡清秀;冯作山;;食用菌菌渣堆肥化 促进秸秆菌业良性循环[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8 曾敏;黄小林;;菌渣还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特征分析[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婷婷;蔡为明;范丽军;金群力;冯伟林;沈颖越;;以金针菇菌渣和稻草为基础两种双孢蘑菇堆肥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比较分析[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赵超;董然;王克凤;严海燕;桑翰旭;;东北对开蕨适宜栽培基质筛选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宇;中广核技开辟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新途径[N];中国电力报;2018年

2 记者 杨阳腾;抗生素菌渣“变废为宝”[N];经济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孙秀艳;抗生素菌渣处置难题待解[N];人民日报;2016年

4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柏奇志 吴金明 郭欣欣;小城“菇”事多:永川一个“蘑菇屯”带出百余小老板[N];重庆商报;2017年

5 通讯员 孟蕾 记者 周迎久;让菌渣不再是危废[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杨代军 本报记者 陈泳;菌渣集中放 废物变肥料[N];成都日报;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孟蕾 本报见习记者 孟然 本报记者 周洁;抗生素菌渣消“毒”变“宝”[N];河北日报;2013年

8 通讯员 孟蕾 记者 郭东;全省三成多抗生素菌渣将被转化[N];河北日报;2012年

9 云家春邋何骏天 本报记者 汪光辉;菌渣做木炭垃圾换成钱[N];成都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周捷 记者 马彦铭;我省抗生素菌渣处理获突破[N];河北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西宁;抗生素菌渣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保华;土霉素菌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张诗华;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龙攀;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和系统碳净平衡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杨晓兵;圆红冬孢酵母油脂生产加工副产物再利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倩;抗生素菌渣的堆肥处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程济慈;废菌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与苯胺的去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赵军超;红霉素菌渣与猪粪好氧堆肥处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高嘉岐;泰乐菌素菌渣理化性质分析及其菌渣肥资源化无害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娣;海鲜菇菌渣青贮饲料对牛代谢和粪便菌群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方森海;污水和菌渣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盼;壮观链霉素菌菌渣的大观霉素检测及好氧堆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张涛;高压均质/碱预处理—强化厌氧处理土霉素菌渣试验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9 赵燕肖;金属离子对青霉素菌渣高负荷厌氧发酵的调控作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郭斌;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和红鳍东方渶生长性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8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48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