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白山森林次生演替驱动的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14:19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封存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三大林区之一,拥有着较为完整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林区最重要的顶级群落。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阔叶红松林逐渐被杨桦次生林取代。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杨桦幼龄林、杨桦中成林和硬阔叶老龄林为例,通过严格的样地对比途径,系统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分布及其协同积累特征,探讨了次生演替导致的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效应变化及其碳氮耦合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林型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在表层最高,随土层深度而显著递减。除杨桦幼龄林外,其余三种林型下0~5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值高达100g.kg-1以上,5~10 cm 土层有机碳均值也高达50g·kg-1左右;0~5 cm 土层全氮含量均值达5.4~8.3g·kg-1,5~10 cm 土层全氮均值也高达3.1~5.9g·kg-1左右,表明表层0~10 cm是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聚集层,碳氮的表聚特征明显。土壤C/N同样在表层最高,随土层深度而显著递减。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积累速度高于全氮,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2)不同林型间比较,在0~20 cm 土层,有机碳、氮含量为硬阔次生老龄林杨桦次生中龄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幼龄林。20~60 cm 土层,四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0~5 cm 土层,C/N 比为阔叶红松林中成林老龄林幼龄林,5~10 cm 土层C/N与上部土层趋势基本相同,但幼龄林与老龄林差异不明显。10cm以下土层四种林型差异不明显。这表明,次生演替或林型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C/N的影响仅表现在土壤表层或亚表层,演替过程有利于有机碳氮数量的增长。(3)杨桦中成林和硬阔叶老龄林上部土层有机碳含量对下部土层的影响高于其它两种林型,而这种影响仅表现在土壤表层或亚表层,深层土壤仅表现出一定的相关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四种林型的这种差异,可能部分地与土壤动物活动、林木根系分布等因素有关。土壤有机质的混合作用或均腐化作用可能在杨桦中成林和硬阔叶老龄林中更为明显。(4)四种林型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土层间比较,0~5cm、5~10cm 土层(尤其前者)中全氮对总有机碳的决定系数明显小于下部的10~20cm、20~40cm 土层,说明相对于上部土层,下部土层有机碳的积累更高程度上依赖于全氮的积累(5)不同林型间比较,除阔叶红松林0~5cm 土层外,其余各土层有机碳氮均表现为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种林型下部土层(10~20cm、20~40cm、40~60c m)碳氮关系差异不大,说明林型或次生演替对土壤碳氮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层。(6)四种森林类型土壤总有机碳与C/N在表层(0~5cm、5~10cm)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表层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土壤(样地),其有机质的C/N值也会较高(相对贫氮)。对于正常的下部土层(非埋藏),其有机质的C/N值是相对稳定的,样地间有机质的积累差异可能主要由有关成土过程(淋溶淀积作用等)的强度或其它随机因素所决定。(7)相较于有机碳,氮的分布更倾向于重组组分,重组有机碳(有机质)积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含氮有机物积累。林型间轻组有机碳、氮储量并无显著差异。然而,杨桦次生林重组有机碳、氮的含量、储量及分配比例却都显著高于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林轻组、重组组分的C/N值略低于阔叶红松林,其轻组、重组(尤其轻组)组分中氮对有机碳的决定系数也比阔叶红松林高。表明杨桦次生林在相对富氮的重组组分中分配了更高比例的有机碳、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4
【图文】:

储量,总有机碳,剖面分布,土壤


Fig.邋3-2邋Distribution邋of邋organic邋carbon邋stock邋in邋soil邋profile逡逑3.2邋土壤氮库逡逑土壤全氮含量及储量也是在表层最高,随土层深度而显著递减(图3-3)。全氮含量逡逑为邋S.OSg.kg-1、6.96g.kg-1、8.17g.kg“邋和邋6.24g.kg-1。,5?10邋cm邋土层全氮均值也高达逡逑3.1 ̄5.9§化_|左右,表明表层0?10011也是全氮的主要聚集层,氮的表聚特征明显。逡逑不同林型间比较,在0?20邋cm邋土层,全氮含量为含量为硬阔次生老龄林>杨桦次生逡逑中龄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幼龄林,检验结果表明,0?10邋cm邋土层四种林型全氮逡逑含量差异均极显著水平,10?20邋cm邋土层幼龄林与阔叶红松林全氮含量低于其它两种林逡逑型,但差异不明显。20cm以下土层,两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无显著差异。逡逑土壤全氮储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只在部分林型和土层中观察到显著的逡逑趋势。不用林型间比较

土壤全氮,剖面分布,土层深度,全氮


图3-4邋土壤全氮储量的剖面分布逡逑Fig.邋3-4邋Distribution邋of邋total邋nitrogen邋in邋soil邋profile逡逑邋C/N逡逑C/N同样在表层最高,随土层深度而显著递减(图3-5)。农明表层土壤高于全氮,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林型间比较,在0?-13-逡逑

剖面分布,土壤,土层,杨桦


上下土层间有机碳、氮含量的关联性,可进一步说明土壤有机碳氮的空间积累特逡逑征。杨g犛祝欤崃盍稚喜客敛愣韵虏客敛愕木龆ㄏ凳ǎ遥玻┓直鹞埃矗础ⅲ埃叮贰ⅲ埃玻购停埃保卞义希ㄍ迹常担喙匦越霰硐衷谏喜客敛恪Q铊胫谐闪稚喜客敛愣韵虏客敛愕木龆ㄏ凳义希ǎ遥玻┓直鹞埃罚埂ⅲ埃担丁ⅲ埃矗昂停埃玻玻担保板逋敛阃饩鶜儆谘铊胗琢淞郑喙匦砸插义辖霰硐衷诒聿慊蜓潜聿悖挥怖独狭淞志龆ㄏ凳直鹞埃罚啊ⅲ埃福啊ⅲ埃担泛停埃埃罚族义喜客敛阃饩哂邢灾蚣灾南喙匦裕焕逗焖闪志龆ㄏ凳直鹞埃矗啊ⅲ埃叮丁ⅲ埃常插义虾停埃埃担喙匦酝霰硐衷谏喜客敛恪W芴宥裕铊胫谐闪趾陀怖独狭淞稚喜客铃义喜阌谢己慷韵虏客敛愕挠跋旄哂谄渌街至中停庵钟跋旖霰硐衷谕寥辣聿慊蜓清义媳聿悖畈阃寥澜霰硐殖鲆欢ǖ南喙厍魇疲谕臣蒲衔创锏较灾健K闹至中偷腻义险庵植钜欤赡懿糠值赜胪寥蓝锘疃⒘帜靖捣植嫉纫蛩赜泄亍M寥烙谢实幕旌襄义献饔没蚓饔每赡茉诶读种懈飨浴e义希保矗义

本文编号:2767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67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