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07 12:57
【摘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城市建设占用,同时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大量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等现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拉响了警报。现阶段既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顺利进行,又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便成了关注重点。但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宜开发为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就是要在自然适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挖掘开发潜力。研究鹰潭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能够有效预测与防止耕地开发过程中不利的生态问题出现,对于制定合理有序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政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耕地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承载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以鹰潭市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图层叠加法确定评价单元,并以Mapgis和Arcgis数据处理软件为依托,将空间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结合使用,选取了土壤质量、地形、气候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指标层,12个评价因子。最后运用特尔非法,层次分析法,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对鹰潭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各等级开发限制条件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并得出以下结果:(1)鹰潭市共有7518.08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其中草地最多,占总面积的38.79%,其次是裸地,占总面积的35.49%,再者是内陆滩涂,约为总面积的24.08%。鹰潭市耕地后备资源中沙地和沼泽地的面积很少,两者面积和不足总面积的2%。(2)鹰潭市耕地后备资源整体条件较好,以二等宜耕地为主,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60.56%;其次为三等宜耕地,占总面积的34.89%;鹰潭市一等宜耕和四等宜耕地的量很少,分别为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52%;1.03%。研究结果显示鹰潭市一等和二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受到的限制较少。如果开发为耕地,能够有效的缓解鹰潭市耕地压力,促进鹰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难度的略大,开发时需较大的经济投入,建议推迟开发。四等宜耕地经过大力改良后预计作物产量不高,若改良不当还可能会产生土地退化或其他严重后果。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本文编号:2784028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开明;黄金燕;邵晖;;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2 Xin YAO;Min ZHANG;;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on the Fitting Effec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年02期
3 张义祥;聂胜委;张玉亭;张巧萍;;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河南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浅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4 罗厚成;;循环经济的多维视角[J];北方经贸;2013年07期
5 鲁立江;陆文学;;浅谈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6 张雁;谭伟;;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9期
7 黄艳丽;苏辉;;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8 陈百明;周小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6期
9 凌云川;;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8期
10 王玉海;刘学敏;;论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784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8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