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8-10 14:32
【摘要】:水土流失是黄土丘陵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降雨是水土流失的驱动因素,雨强显著影响坡面产流产沙。20世纪末以来,生物结皮在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广泛发育,显著影响坡面产流产沙。关注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室内与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盖度、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并对室内与野外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进行了比较,解析了雨强对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机理。旨在明确生物结皮抗侵蚀随雨强的变化及其与生物结皮类型与盖度的关系,为生物结皮因子加入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一)降雨是生物结皮坡面水土流失的驱动因素,雨强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雨强显著影响完整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雨强为0.83、1.17、1.50、2.00、2.50 mm min-1,相对于裸土坡面,室内完整生物结皮分别减少了78.44%,69.01%,66.78%,49.93%,20.71%的径流量,相对于裸土坡面,室内完整生物结皮分别减少了89.99%,95.20%,94.94%,77.13%,77.03%的产沙量,生物结皮抑制坡面产流产沙的作用随着雨强的增加降低,抑制产沙作用强于抑制产流。野外完整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与室内相似,皆在降雨20 min左右后进入平稳状态。生物结皮坡面可显著提高黄土高原侵蚀性暴雨标准,完整生物结皮坡面侵蚀性暴雨标准可达1.50 mm min-1以上。完整生物结皮坡面产流阈值为0.71 mm min-1,拐点值为1.74 mm min-1。雨强显著影响不同盖度与类型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坡面产流产沙与生物结皮盖度与类型有关。生物结皮覆盖度为60%时,当雨强从1.50 mm min-1增至2.00 mm min-1,径流强度从0.342 mm min-1增至0.835 mm min-1,产沙速率从4.409 g m-2 min-1增至30.106 g m-2 min-1,雨强对60%盖度生物结皮坡面径流强度与产沙速率开始显著性影响的拐点值≥1.50 mm min-1。20%盖度的生物结皮坡面径流强度对应的拐点值≤1.17 mm mm-1。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应的拐点值随着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覆盖度相对一致的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与雨强的统计关系可由对数函数来表示。生物结皮盖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一定雨强下,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与生物结皮盖度的统计关系可由对数函数来表示。(二)雨强对坡面产沙的影响主要通过产流所致,对坡面产流的作用大于生物结皮的覆盖作用。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粗糙度差异引起的,但生物结皮坡面产流对雨强的响应规律主要由藓结皮造成。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沙的影响主要受到生物结皮盖度与类型的影响,不同雨强下藓结皮抗侵蚀作用显著大于藻结皮,生物结皮抗侵蚀作用主要通过藓结皮覆盖作用实现。当雨强≤1.50 mm min-1,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沙的作用大于雨强,反之,小于雨强。在不同雨强下,生物结皮对坡面径流含沙量的影响大于雨强,主要受到藓结皮的影响。在极限雨强事件(雨强介于2.00-2.50 mm min-1),生物结皮显著抑制坡面产沙。(三)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坡面产沙速率与径流强度的线性关系中,斜率越小,抗侵蚀性越大;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可用生物结皮产沙速率与径流强度的线性关系中,截距越小,抗侵蚀性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炳垠;卜崇峰;李宜坪;李新凯;;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日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4期

2 王君;;生物结皮在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恢复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年09期

3 史军;;你不可以小瞧它们[J];课堂内外(小学版);2017年09期

4 边丹丹;廖超英;孙长忠;李晓明;许永霞;唐海滨;;黄土丘陵区土壤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4期

5 杨秀莲;张克斌;曹永翔;;封育草地土壤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6 闫德仁;;沙漠人工生物结皮层理化特性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7 闫德仁;薛英英;刘果厚;;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理化特性的研究[J];土壤;2008年01期

8 艾尼瓦尔·吐米尔;王玉良;阿不都拉·阿巴斯;;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土壤生物结皮中地衣物种组成和分布[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9 阿不都拉·阿巴斯;艾尼瓦尔·吐米尔;;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胡春香,张德禄,刘永定;干旱区微小生物结皮中藻类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贻忠;于雅琼;高原;;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物理特性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2 张丙昌;张元明;赵建成;陈荣毅;郑云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不同演替阶段中藻类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王振亭;郑晓静;周又和;;生物结皮的力学性质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焦雯琚;朱清科;张宇清;张岩;吴秀芹;;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地生物结皮分布影响因子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张如强;王迎春;;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微生物动态与油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A];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玛伊努尔·依克木;张元明;张丙昌;买买提明·苏来曼;;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的种间关系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7 兰书斌;吴丽;饶本强;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表土持水特性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8 陈荣毅;;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表层土壤凝结水形成特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张静;张元明;;冻融过程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周义贵;李贤伟;张健;范川;宫渊波;白燕;袁晖;;土壤抗冲性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王翰林;生物结皮固沙技术走进荒漠[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王大霖;我国生物结皮固沙技术进入野外推广研究阶段[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钟柯;沙漠生物结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记者 史博臻;荒漠苔藓遇水30秒“起死回生”[N];文汇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李婵 吴m#漉;专家解密北京风沙来龙去脉[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芹;模拟放牧干扰对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丽倩;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土壤抗水蚀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3 徐杰;鄂尔多斯及其毗邻地区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闫德仁;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的肥岛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赵彦敏;陕北黄土生物结皮种群特征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李柏;不同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分布及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邵晨曦;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物种组成及氮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倪含斌;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区水土流失动态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吕莹;生物型凹凸棒基高分子固沙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10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孟辰;菌藻添加对生物结皮种源扩繁与野外接种恢复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谢申琦;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坡面产流产沙对雨强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杨巧云;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干扰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雨虹;毛乌素沙地苔藓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9年

5 王清玄;黄土坡面生物结皮与草本植物立体配置修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

6 李炳垠;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光合及土壤CO_2通量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7 郭sノ

本文编号:2788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88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