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凤城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耕地问题尤为突出,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质量较差。而且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视耕地数量管理,却明显忽视了耕地质量管理,因此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辽宁省凤城市为例,在2007年农用地分等和2011年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2011-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变化为时间维度,从耕地增加、耕地减少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三个诱因入手,分析了该市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状况,系统研究了县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为耕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促进耕地保护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转变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比较法和实证研究法,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通过耕地增加、耕地减少和耕地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凤城市的耕地质量变化。在新增耕地等别评价方面,主要是通过土地开发、增减挂钩、其他方式和耕地净面积增加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在减少耕地等别评价方面,主要由建设用地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耕地质量建设区,主要是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四种方式进行,最终对耕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了改善耕地排灌条件、增加耕地有效土层厚度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该市2011年与2013年质量总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凤城市的实证研究,从增加耕地的来源来看,土地开发和增减挂钩是增加耕地最有效的方式。从减少耕地的来源来看,建设占用是减少耕地最多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楼、商业大厦和工业厂房等占用耕地大力兴建,导致耕地大量的减少。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四种方式的应用,提高了有效土层厚度和灌溉保证率,改变了地形坡度,导致耕地质量略有提高。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 耕地质量等别 凤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5
- 三、本文的创新点15
-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8
- (一)数据来源15-16
- (二)研究内容16
- (三)研究方法16-17
- (四)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理论基础18-27
- 一、研究区概况18-20
- (一)自然概况18-19
- (二)社会经济概况19
- (三)土地利用概况19-20
- 二、理论基础20-21
-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20-21
- (二)耕地占补平衡理论21
- (三)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理论21
- (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理论21
- 三、基本思路方法21-27
- (一)耕地指标控制区划分22
- (二)基本参数22
- (三)确定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值22-24
- (四)耕地分等指数计算24-26
- (五)确定耕地等别26-27
- 第三章 新增耕地等别评价研究27-34
- 一、新增耕地情况27-28
- (一)土地开发27
- (二)增减挂钩27-28
- (三)耕地净面积增加28
- (四)其他方式28
- 二、新增耕地等别评价28-30
- (一)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等别评价28-29
- (二)增减挂钩新增耕地等别评价29
- (三)其他方式补充新增耕地等别评价29-30
- (四)耕地净面积新增耕地等别评价30
- 三、新增耕地质量变化综合分析30-34
- (一)自然等别质量变化分析31
- (二)利用等别质量变化分析31-32
- (三)经济等别质量变化分析32-34
- 第四章 减少耕地等别评价研究34-40
- 一、减少耕地情况34-35
- (一)建设占用34-35
- (二)农业结构调整35
- (三)耕地净面积减少35
- 二、减少耕地等别评价35-40
- (一)建设占用减少耕地等别评价35-36
- (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等别评价36
- (三)耕地净面积减少耕地等别评价36-37
- (四)综合分析37-40
- 第五章 耕地建设区耕地等别变化研究40-48
- 一、耕地建设区概况40-42
-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1
- (二)土地复垦建设41
- (三)农田水利建设41
- (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41-42
- 二、建设区耕地等别变化研究42-48
- (一)建设前耕地等别划分42-43
- (二)建设后耕地等别划分43-44
- (三)建设前后耕地等别变化分析44
- (四)建设区耕地等别质量评价44-48
- 第六章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综合分析48-60
- 一、2011年耕地质量等别情况48-49
- 二、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情况49-52
- 三、2013年与2011年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对比52-59
- (一)耕地自然等变化52
- (二)耕地利用等变化52
- (三)耕地经济等变化52-59
- 四、耕地等别变化趋势及原因59-60
- 结论与建议60-63
- 一、结论60-61
- 二、政策建议61-63
- (一)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严格管控优质耕地61
- (二)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把好补充耕地质量关61
- (三)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别61-62
- (四)积极推进耕地地力建设,落实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62
- (五)持续加强监测评价,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河;浅谈耕地质量保护[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2 刘友兆,马欣,徐茂;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06期
3 胡碧霞;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3期
4 姚永定;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建议[J];山西农业;2005年06期
5 李又富;;天津市耕地质量管理对策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06年04期
6 孙玉龙;;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几点原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7 牛海鹏;;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构建[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8 姚源升;蒙远望;黄绍富;李秋原;;百色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8年05期
9 游艺文;罗新民;石跃才;;论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10 李浩;石承苍;;成都市耕地质量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英;;湘潭市耕地质量问题与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王绪奎;孙洋;潘国良;;江苏省耕地质量现状、问题与对策[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田燕;杨建锋;;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金凤;赵同科;李新荣;张成军;杜连凤;吴琼;;北京市郊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金利;董玉祥;;广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陈学渊;陈印军;吴永常;卢布;肖碧林;王亚静;;红黄壤地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雁;;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耕地质量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克宁;;关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9 周庆举;李达辉;陈庆红;;安顺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对策[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华为;朱莲;徐龙华;;泰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高途径[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先明;四川耕地质量状况令人担忧[N];四川日报;2005年
2 彭楚舒邋通讯员 路标;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草案)提交人大二审[N];湖南日报;2007年
3 ;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湖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鄢振刚邋李勇;耕地质量进入依法管理新阶段[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贺正;湖南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肖彬;贯彻实施《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N];益阳日报;2008年
7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N];益阳日报;2008年
8 孙佑海 柴涛修 赵烨 吉艳琴;耕地保护质量先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吉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甄春延;保护基本农田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N];农民日报;2009年
10 江娜;耕地质量出现新问题不容忽视[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光花;井工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慧敏;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宋景超;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陈兰;基于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乡镇间基本农田规划指标调整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虹;邵武市耕地质量变化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徐晶;吉林省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罗森;郴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顾万帆;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乐艳;南湖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凤城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