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中国几种地带性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转化

发布时间:2020-09-08 11:22
   粘粒矿物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组分,在维持土壤肥力与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粘土矿物在土壤胶体不同粒径颗粒中的行为非常特殊,尤其在纳米颗粒(25-100 nm)中。本研究以中国从北到南几种水平地带性土壤(北方的淋溶土(Alf1)、中部的淋溶土(Alf2)、老成土(Ult)和南方的氧化土(Oxl))为材料,研究土壤各粒级颗粒中(2000,450-2000,100-450,和25-100 nm)粘土矿物的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传统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分析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化学组成,确定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演化特征。以更好了解中国水平地带性土壤颗粒中粘土矿物类型及结构的变化,探讨土壤颗粒中粘土矿物从宏观到纳米级的变化,揭示土壤成土因素对颗粒中粘土矿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北到南,四种土壤中存在脱硅、富集铁铝的现象。随纬度的降低,土壤中2:1型粘粒矿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而1:1型粘粒矿物和铁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并出现三水铝石。Alf1和Alf2土壤中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以及痕量伊利石-蛭石和伊利石-高岭石混层矿物。Ult土壤中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层间羟基矿物(HIV),并含少量蛭石和伊利石。然而在Oxl土壤中主要含有高岭石,层间羟基矿物(HIV)和痕量伊利石。2)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的成土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逐渐减弱,而在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中此变化规律反之。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的硅铝率有所增加,而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的硅铝率则明显降低。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中1:1型粘土矿物逐渐瓦解,而在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中存在2:1型粘土矿物向1:1型粘土矿物转变的趋势。在北方Alf1和中部Alf2土壤中,2000 nm、450-2000 nm和100-450 nm颗粒中存在伊利石向蛭石转化的现象。3)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土壤中三八面体矿物减少,二八面体矿物增加。从北到南,土壤纳米颗粒中的粘土矿物由以伊利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高岭石为主。在南方地区三八面体矿物的风化作用显著加强。4)与2000 nm,450-2000 nm和100-450 nm颗粒相比,纳米颗粒中伊利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无序程度更加明显。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四种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层状堆垛由良好的堆垛层转变为缺陷堆垛层。从北向南,晶体结构的无序性和粘土矿物的缺陷堆垛层逐渐减少,直至在南方土壤中变得不显著。5)在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中,纳米颗粒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主要由大颗粒(450-2000 nm、100-450 nm和100-450 nm)中的粘土矿物风化而来。从北向南,粘土矿物的演化序列为:伊利石→蛭石→HIV→高岭石→三水铝石。本研究中,土壤的成土因素可能对粘土矿物的转化有影响,其中气候因子的影响最显著。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铁邦;;江苏的地带性土壤[J];江苏教育;1983年04期

2 陈仕坤;;论海南地带性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年01期

3 杨俊平;;巴林桥林场漏沙地造林应以灌木为主[J];内蒙古林业;1988年06期

4 陈万勋,张天义,王德甫,牛占;河南省土壤类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5 黄巧云,徐凤琳,李学垣;中南地区几种地带性土壤的粘粒矿物组合与14埃矿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6 杨欣;平顶山市地带性土壤研究[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王玉,张一平,陈思根;中国6种地带性土壤红外光谱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土壤地理教研组;苏浙皖边界低山丘陵区几种地带性土壤的发生分类及开发利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9 王秀红;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10 徐建民,袁可能;我国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华勤;章家恩;冯丽芳;全国明;胡蓉蓉;毛丹鹃;;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项元和;于晓杰;魏勇明;;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治理技术研究[A];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3 ;贵州化肥施用的历史回顾与评价[A];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C];2002年

4 曾令锋;;桂西“水—土—植被”系统脆弱性及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刘海江;郭柯;;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治(NDZANA GEORGES MARTIAL);中国几种地带性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刘晓秋;吉林省主要类型土壤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萍;黑炭对菲的土水界面行为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欧阳天贽;除草剂苄嘧磺隆在几种粘粒矿物与地带性土壤表面的吸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佘立;典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力稳性特征与降雨溅蚀[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张健;地带性土壤中菲的土—水界面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受黑炭影响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迪;几种地带性土壤有机质组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王金波;几种土壤纳米颗粒中粘粒矿物的地带性演化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陈伟波;四种地带性土壤颗粒的粘粒矿物组成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卢腾飞;土壤中锰氧化菌的筛选及氧化Mn~(2+)的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1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