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砂岩分布于黄河流域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中心的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因剧烈的水土流失,该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植物如何有效利用干旱地区的水分资源日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砒砂岩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P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的水分利用特征及长时间尺度下的耗水规律,选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水土保持示范区为取样地,将采取的以砒砂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和示范区苗木带回内蒙古农业大学温室内,并于2018年4月—10月对油松和沙棘的茎流速率、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对温室内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总体拟合油松和沙棘的耗水模型,并进行尺度拓展。研究结果旨在为砒砂岩区植物水分供求关系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砒砂岩区重要植物资源的水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沙棘不同时间尺度茎流速率变化规律油松和沙棘茎流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为单峰型曲线和双峰型曲线。在所选的观测日中,油松的每日的茎流启动时间稍晚于沙棘,油松的茎流速率每日6:00—7:00启动,于13:00—14:00到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19:00—20:00到达低谷。沙棘的茎流速率每日6:00—7:00启动,10:00—11:00到达第一个峰值,随后茎流速率开始小范围波动,直至13:00—14:00茎流速率到达当日的第二个峰值,其在10:00左右到14:00左右茎流保持较高的值,15:00左右开始下降,19:00—20:00到达低谷,两树种夜间茎流速率维持稳定且不为0的状态。两个树种茎流速率的季节变化都是夏季的茎流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早于春季和秋季,而低谷出现的时间又晚于春季和秋季,即夏季茎流高峰维持的时间长于春季和秋季,且夏季的茎流峰值及平均茎流速率均高于春季和秋季。通过每月对油松和沙棘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发现,油松和沙棘的初始荧光值相差不大,但沙棘的最大荧光值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总体大于油松,沙棘的光合能力和耗水量高于油松。(2)环境因子对油松和沙棘茎流速率的影响在容易观测的环境因子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两个树种的茎流速率的影响最明显。茎流速率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与茎流速率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为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虽然除与油松春季茎流速率相关性不显著外,与沙棘各季节茎流速率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但与其他环境因子相比,其相关性较弱。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在95%可信度上回归关系显著。在两个树种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中,油松和沙棘全年的平均模拟误差率在10%以内,该误差率是可接受的。因此,建立的单木日耗水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3)油松和沙棘单木耗水量的拓展以油松茎干截面积和沙棘叶面积为空间纯量,分别对其蒸腾耗水进行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耗水模型Y=0.1329X14402和Y=1.1615X1.387,且模型预测的耗水量和实测的耗水量平均误差率在10%以内。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714.7
【部分图文】: 图1荧光光谱示意图逡逑Fig.邋1邋Fluorescence邋spectrum邋diagram逡逑
图2技术路线图逡逑Fig.2邋Technical邋roadmap逡逑
图5油松和沙棘各时段耗水量日变化规律逡逑.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明;宋丽莎;王立久;;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及其抗蚀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年02期
2 宋土顺;刘立;王玉洁;刘娜;于淼;;鄂尔多斯盆地漂白砒砂岩特征及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5期
3 肖培青;姚文艺;刘慧;;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与治理途径[J];人民黄河;2014年10期
4 夏江宝;张淑勇;朱丽平;赵自国;赵艳云;;贝壳堤岛酸枣树干液流及光合参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J];林业科学;2014年10期
5 王立久;李长明;董晶亮;;砒砂岩分布及岩性特征[J];人民黄河;2013年12期
6 符利勇;张会儒;李春明;唐守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分析[J];林业科学;2013年01期
7 田盼盼;董新光;刘锋;马英杰;王磊;;干旱区枣树蒸腾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8 胡建忠;;砒砂岩区种植沙棘后不同时期的景观异质性[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9 殷秀辉;程飞;张硕新;;油松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鑫;卢桂宾;刘和;;枣树蒸腾速率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经济林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晶会;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磊;干旱山区油松人工幼林根系分布特征与抗旱措施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殷秀辉;油松树干液流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丽颖;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区复合农林系统及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樊敏;北京常用3种观赏乔木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曹文强;山西太岳山主要树种树干液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
2819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1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