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模式及氮肥减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3;S154.1
【部分图文】:
试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小区概况与供试材料2.1.1 小区概况本试验于2018年6~10月在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进行(E108°04′, N34°17′)。该地区位于关中地区中部,海拔 520 m,为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农作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550~660 mm,主要集中在7~9 月;年平均气温 12.9℃,最热月月平均气温 23.4℃,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72%,最冷月月平均气温 0.4℃,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67%,年日照时数 2163.5 小时,平均蒸发量 993.2 mm,湿润指数 0.64,无霜期 211 天。试验地区的土壤类型为X土,播前耕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pH 8.26,有机质 7.79 g·kg-1,全氮 1.4 g·kg-1,全磷0.53 g·kg-1,速效钾 143.44 mg·kg-1,速效磷 9.97 mg·kg-1,碱解氮 28.47 mg·kg-1。试验期间,试验周期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情况如图 2-1 所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2.2 秸秆还田模式试验区田间种植如图 2-2 所示,其中 4 种秸秆还田模式的耕作方法如下:N: 2018 年冬小麦收获后,人工移除小麦秸秆地上部分。S:前茬作物收获后,利用秸秆还田机将全部秸秆打碎后旋耕入 15 cm 土层。SP:前茬作物收获后,利用秸秆还田机将全部秸秆打碎后旋耕入 15 cm 土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塑料薄膜覆盖。地膜覆盖方式为平膜半覆盖法(播种后隔行覆膜),膜宽 70 cm,厚 0.008 mm(固原圆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覆盖后沿地膜带垂直方向每隔 1 m 压一条土带,防大风揭膜。SB:前茬作物收获后,利用秸秆还田机将全部秸秆进行粉碎,均匀撒入 6 t·ha-1的生物炭,最后进行旋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张翠云,孙振华;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土壤氨挥发测定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2 E.V.S.PrakasaRao;K.Puttanna;王拓亘;;尿素和加二氰二酰胺处理的尿素在砂壤土中的硝化作用及氨挥失[J];西藏农业科技;1987年Z1期
3 孙桂兰;韩迎春;冯璐;杨北方;雷亚平;熊世武;张正贵;王占彪;李亚兵;;不同施氮量对棉田氨挥发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年05期
4 颜旺;刘强;张玉平;龚蓉;王心星;刘良发;;夏玉米施用控释尿素的土壤氨挥发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5 王朝辉,刘学军,巨晓棠,张福锁;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凡;李江叶;郝晋珉;牛灵安;;华北平原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8年06期
7 钟宁;曾清如;张利田;廖柏寒;周细红;;过碳酰胺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上的氨挥发特性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1期
8 吴凡;张克强;谢坤;王风;王瑞琦;尹高飞;沈仕洲;;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08期
9 钱承 ,鲁如坤;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Ⅳ.防止粪肥氨挥发的研究[J];土壤;1996年01期
10 T.Al-Kanani;A.F.Mackenzie;N.N.Barthakur;同延安;;表施氮肥后土壤水分与氨挥发的关系[J];土壤学进展;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动态密闭气室法氨挥发的测定[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范晓晖;宋勇生;;太湖地区麦季氮肥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王朝辉;田霄鸿;李生秀;;植物地上部分的氨挥发及其测定[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晓雪;付亚文;;菜田的氨挥发和硝态氮淋溶及其防止途径[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5 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氨挥发[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蔡贵信;;农田中氮肥的氨挥发[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Shamsuddin Rosliza;Osumanu Haruna Ahmed;Nik Muhamad Ab. Majid;张丽娜;宋丽艳;;尿素中添加腐植酸、黄腐酸、重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能抑制氨的挥发[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建军;王新爱;苟春林;;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俞映P;薛利红;杨林章;;太湖地区稻田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德建;汪军;张刚;;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种稻田土壤氨挥发及其性状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雪洁;不同水氮运筹模式对麦田土壤氨挥发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学周;坡缕石和氮磷钾对红芪养分吸收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焉莉;不同施肥管理对东北玉米连作地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夏文建;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赵利梅;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性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怓超普;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氮素收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许仁良;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8 杨阳;黄土高原雨养冬小麦水氮利用及土壤氨挥发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谷佳林;不同缓控释氮肥在草坪生态体系中氮素损失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郝小雨;设施菜田养分平衡特征与优化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秸秆还田模式及氮肥减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润;沼液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氨挥发的影响及氨挥发减缓措施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朱志军;渭北苹果园施肥制度对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曹欢欢;旱地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尿素氨挥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薛琰;氮肥类型、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对水稻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7年
6 程小娜;杨农间作系统土壤氨挥发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陈刚;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生育后期地上部氨挥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车庆博;施用有机物料对尿素氨挥发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杨淑莉;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测定农田氨挥发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钟婷;秸秆炭化还田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9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2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