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条件下猪粪和秸秆还田对氮素转化利用特征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猪粪和秸秆资源概况及其利用现状
1.2.2 猪粪和秸秆还田对农田生产效应的影响
1.2.3 猪粪和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还田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样品采集与测定项目
2.2.3 相关参数计算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秸秆还田量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2.3.2 秸秆还田量对作物氮素的吸收累积的影响
2.3.3 秸秆还田量对作物氮素的器官分配特征的影响
2.3.4 秸秆还田量对麦-稻轮作体系产量及氮素的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猪粪施用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形态特征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供试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项目测定与方法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猪粪施用量对稻麦作物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3.3.2 猪粪施用量对稻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3.3 猪粪施用量对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氮素形态特征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秸秆全量还田下猪粪用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形态特征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供试材料
4.2.3 试验设计
4.2.4 项目测定与方法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秸秆全量还田下猪粪施用量对稻麦作物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4.3.2 秸秆全量还田下猪粪施用量对对稻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3.3 秸秆全量还田下猪粪施用量对稻-麦土壤氮素形态特征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瑶;张世熔;涂卫国;李森;罗雪梅;李玲;杜玉龙;;稻麦轮作猪粪-秸秆还田的环境经济效益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年11期
2 陈雪;王发鹏;朱维华;朱贵川;樊国琦;;秸秆还田时烤烟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王月宁;冯朋博;侯贤清;李荣;;秸秆还田的土壤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9年17期
4 吴亦鹏;;秸秆还田新技术市场前景广阔[J];农机市场;2019年09期
5 梁继旺;吴良章;;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年05期
6 王敏;黄鹏;;机械化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9年02期
7 朱成良;;秸秆还田面临问题的化解之策[J];山东农机化;2019年02期
8 黎东光;;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3期
9 李有兵;张洁;和青山;;果园秸秆还田技术[J];山西果树;2019年04期
10 刘伟锋;;秸秆还田的作用、方法及效益分析[J];乡村科技;2019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朋福;秸秆还田对稻麦生产力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黄春;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农田系统运行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继福;秸秆还田供钾效果与调控土壤供钾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麒;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金洲;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闫超;水稻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及土壤养分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黄界颍;秸秆还田对铜陵矿区土壤Cd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硕;秸秆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土壤固碳、培肥和农田可持续生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王丙文;保护性耕作农田碳循环规律和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10 吴洁;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来勇;稻—麦轮作条件下猪粪和秸秆还田对氮素转化利用特征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于舒函;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3 胡乃娟;秸秆还田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静;连续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年
5 郑悦;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盐碱地水稻土壤理化形状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6 冷冰涛;定量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在玉米上的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大伟;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凤博;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孙伟红;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强学彩;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39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3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