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灰色关联法的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价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基本流程
1.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指标体系构建
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1.4 灰色关联分析数学模型
1.5 灰色关联系数确定
2 洱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优选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备选方案确定
2.3 备选方案灰色关联矩阵建立
2.4 备选方案综合关联度
3 结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喜云;杨苏树;罗兴华;;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效益评价及主要模式[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6期
2 赵勇;郭占锋;靳乐山;;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1年11期
3 张伟天,王宝贞;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新思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4 倪喜云;杨苏树;罗兴华;;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模式[J];云南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5 刘建昌;张珞平;洪华生;陈能汪;;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6 于琦;;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加强面源污染控制[J];农业装备技术;2007年01期
7 陈庆锋;单保庆;马君健;高新国;丁世刚;张冲;;塘和湿地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组合模式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8 冷罗生;;我国面源污染控制的立法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2期
9 刘鹏;;浅谈生态工程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程磊磊;尹昌斌;鲁明中;米健;;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曲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丁恩俊;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章茹;流域综合管理之面源污染控制措施(BMPs)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陈庆锋;武汉市动物园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孟捷;基于雨洪调控的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组合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余昱葳;县域面源污染控制管理模式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梅;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裴永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赵俊杰;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蒋沂孜;雨水花园对华南地区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汪洁;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8 刘琳;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模式与面源污染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0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