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佳芦河流域1988—2013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10-16 21:42
   为了研究陕北风沙区近26年来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利用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结合GIS和RS技术,定量估算了1988—1996,1997—2004,2005—2013年3个时段陕北佳芦河流域土壤平均侵蚀量,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适用于该地区;(2)土壤侵蚀等级和降雨侵蚀力,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3)将26年划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1988—1996年、第2时段1997—2004年和第3时段2005—2013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分别为923.09,1 010.75,1 551.40MJ·mm/(hm~2·h),对应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 513,5 855,3 556t/(km~2·a)。第1时段和第3时段总侵蚀量分别为5.10×10~6,4.02×10~6 t,相比减少了21.18%。还林还草工程后,流域内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所占比重由53.38%减少到25.87%,草地所占比重由38.64%增加到69.6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从大到小分别是未利用土地,草地,林地和耕地。说明当还林还草工程后,佳芦河流域土壤侵蚀呈现总量减少,强度降低的趋势,表明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各因子的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因子结果
        2.1.1 降雨侵蚀力动态变化分析
        2.1.2 植被覆盖因子分析
    2.2 流域内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2.3 植被变化的水土保持效益
    2.4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变化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旮,崔伟宏;缅甸中部干旱地区土壤侵蚀的分析[J];遥感学报;2000年03期

2 刘钦普;美国土壤侵蚀治理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3 王少军,张志;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景观形成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5期

4 John.W.Peterson PE;美国控制土壤侵蚀的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5 Taro Uchida,Takahisa MiZuayma,Akitsu Kimoto ,Yuko Asano;中国东南部利用铯-137观测荒坡土壤侵蚀的局限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杨胜天,朱启疆,张卫国;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土壤侵蚀[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7 任兆选;美国土壤侵蚀实验室马克博士来绥考察[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8期

8 ;澳大利亚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9 ;美国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10 ;日本的土壤侵蚀概念与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陕永杰;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程楠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地貌形态耦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郁科科;陇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气候变化耦合特征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4 徐仪红;辽东湾沿岸土壤中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滕洪芬;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土壤侵蚀估算与数字制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9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许福慧;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侵蚀治理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闫帅;土壤侵蚀空间估算与土地利用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苗连朋;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与水沙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耀军;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7 路彩玲;海原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宓莹;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昱程;黑土坡耕地玉米苗期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