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分布及流失研究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7
【部分图文】:
图 2-1 王东沟小流域子单元划分图Figure 2-1 Sub-unit division of Wangdonggou small watershed法月份期间根据王东沟流域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进行了重复采样,采样深度为 0-20cm。此次共-1)。塬面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地、果园和少量的废弃果土样。坡面土地利用类型有农地、果园、废弃果园、林土样。沟道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和荒草地,采集了 69 个位经纬度。
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高程图(DEM)和表层(0-20cm)土壤采 of soil sampling points in the elevation map (DEM) and surfacgdonggou small watershed in the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和养分含量测试土壤样品充分混匀后,一部分鲜样直接用于测定土放置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经自然风干的土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测定,过 2mm 筛用于土壤 p: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王磊等 2014);全磷测定方法:硝态氮和铵态氮测定方法:将新鲜土样先用 2mol/L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鲍士旦 2提-钼锑抗比色法(鲍士旦 2000);有机质测定方法土壤 pH 测定方法:称取 10g 土样置于 50ml 烧杯中器搅拌 2min,静止 30min,用经校准后的 PHS-3C pH
第三章 黄土塬区王东沟小流域土壤表层氮空间分布之后会向土壤供给养分,所以林地全氮含量最高。果的投入,使得氮在果园土壤中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升,高于农田和荒草地。农田和荒草地全氮均值含),两者均值含量差别不大,加之采样农田的类型部分中的部分氮素已被小麦吸收利用,所以农田的全氮均地貌单元下土地利用类型有很大差异,果园和农田主地主要分布在沟道,所以塬面和沟道全氮含量高于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恒录;吕志远;汤化雨;;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2 姜秋香;付强;王子龙;;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3 杨玉玲,文启凯,田长彦,盛建东,刘军,郭文君,袁永胜;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及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1年02期
4 沈思渊;;土壤空间变异研究中地统计学的应用及其展望[J];土壤学进展;1989年03期
5 李长兴,沈晋;考虑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流域产流模型[J];水利学报;1989年10期
6 李长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对流域下渗影响的研究综述[J];陕西水利;1989年04期
7 方萍;吕成文;朱艾莉;;分形方法在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2011年05期
8 秦耀东;土壤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定量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1992年01期
9 李亮亮,依艳丽,凌国鑫,王甦;地统计学在土壤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通报;2005年02期
10 杨玉建;仝雪芹;朱建华;王殿昌;封文杰;;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基于空间变异特性的滨海盐土采样及管理分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洪义;滨海盐土三维土体电导率空间变异及可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乾玺;八大公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碳氮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6年
4 刘全明;非参数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土空间变异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黄亚捷;土壤属性空间变异与灌区排盐空间配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6 王改改;丘陵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模拟[D];西南大学;2009年
7 刘刚;支持精细农业实践的农田空间分布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8 刘东;基于遥感与实测资料的河流有机碳通量估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叶回春;北京土壤肥力及其关键要素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贾正雷;土壤砷和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芳;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分布及流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珊;土壤水肥空间变异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3 马璐瑶;盐渍化灌区土壤空间变异及HYDRUS水盐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4 朱岩;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马泉来;黑土区小流域耕地氮素空间变异及分布模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6 阎晓娟;田块尺度作物长势与空间变异遥感监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原一荃;杭州湾南岸慈溪围垦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姚月锋;沙柳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及其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曹芳;虎头崖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空间变异椭球体构造[D];中南大学;2013年
10 罗由林;川中丘陵区县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模拟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5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