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风蚀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7.1
【部分图文】: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我国北方风蚀区地处 33°~53°N,74°~125°E 范围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西部,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的北部,青海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的绝大部分地区,幅员辽阔,总面积达 340 万 km2。东西跨度非常大,横跨一、二、三大阶梯,地貌种类复杂多样,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沙漠等交错分布[61]。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为温带草原渐变成温带沙漠,内蒙古东北地区进入大兴安岭地区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北疆最北部为温带草原植被。研究区河流湖泊较少,典型的有黄河和塔里木河,河流多有断流现象,并且盐碱度较高。能源和矿产资源富足,内蒙古和山西煤炭资源为典型的富煤省区,且开发利用率较高。
图 3.4 年与季平均风速变化趋势(a,b,c,d,e 分别表示年、春、夏、秋、冬)3.3 平均风速的突变性与周期性研究3.3.1 基于 bfast 算法的平均风速变化突变性检验图 3.5 为我国北方风蚀区月平均风速时间数据( Yt)通过 BFAST 突变检验算法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月平均风速的时间序列被分解成为三部分,其中 St 为周期组份、Tt 为趋势组份、et 为余下组份。趋势组份揭示了我国北方风蚀区月均风速的长期时间变化,并分析了风速突变的状况。在趋势组份中表现出的突变情况中可以看出,BFAST 在 1988 年 6 月和 2011 年 3 月检测到两个突变点。在 1988 年 6 月,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降低速度突然减缓; 在 2011 年 3 月,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突然升高。第一次突变和第二次突变发生的 95%置信区间分别在 1988 年 2 月到 1988 年 8 月和 2008 年 7 月到 2011 年 4 月。在第一次突变发生前的 1970-1988 年间,北方风蚀区风速以
我国北方风蚀区风速时空特征及其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变化趋势,其中低值区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乌兰察布和包头市北部,累计日数在 290 d 及以下,高值区位于新疆天山以南,累计日数在350 d 以上。整个区域Ⅱ等级累计日数(图 4.3b)范围为(0.4-176.9) d,与Ⅰ等级空间分布相反,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变化趋势,高值区除锡林郭勒盟之外,还有新疆东北和内蒙古西北地区,累计日数在 65 d 及以上,天山以南和内蒙古以南Ⅱ等级累计日数较少,低于 20 d。Ⅲ等级日数(图 4.3c)空间分布图显示,该等级风速日数的空间分布与Ⅱ等级较为一致,整个区域的累计日数范围在(0-64.5)d 之间,新疆的东北部和内蒙古的西北部为高值区,累计日数在 9 d以上,天山以南和内蒙古南部及其以南为低值区,该等级风速累计日数低于 1 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景全;郭春明;李建平;刘玉汐;;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6期
2 王永;赵举;程玉臣;;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5年S1期
3 李达净;许端阳;丁雪;王子玉;宋阿琳;;1981-2010年中国北方风蚀气候侵蚀力演变与植被动态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4 N.W.Hudson ,魏相;发展中国家土壤保护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5年02期
5 杨兴华;何清;李红军;霍文;丁国锋;;塔里木盆地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J];中国沙漠;2012年04期
6 严冬;范建容;郭芬芬;郭祥;宫奎方;;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时空分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4期
7 宋根鑫;翟石艳;闫卫阳;;层次分析法在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抗侵蚀力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8 王建;;降雨及其侵蚀力研究方法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张仁忠,冉启良;长江上游中小流域产沙模型及侵蚀力分布[J];水利学报;1992年01期
10 郜红娟;韩会庆;罗绪强;王后阵;;2011-2050年贵州省降水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天然;乌裕尔河流域侵蚀沟格局及其演变过程[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柳;我国北方风蚀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7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