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和有机肥对松嫩平原沙化土壤的改良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156
【部分图文】: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概况究区选取松嫩平原腹地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图 2-1),此地区为生弱的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40′-126°20′46°18′。包括白城市(洮北区)、大安市、洮南市、通榆县、镇赉长岭县、前郭县、乾安县和松原市(宁江区)10 个市县。地处中温为 5.1℃),年降水量在 370-470 mm 之间,四季分明。据全省第资料,该地区土壤共含 8 个土类,15 个亚类,20 个土属,59 个土钙土、淡黑钙土、草甸土、风沙土和碱土为主要土类。风沙土和沙分布于大安市南部和中部的沙岗地和二级阶地上,是沙化土地形成
图 2-2 大安地区土地沙化敏感性分析图Figure 2-2 Sensitivity analysis map in arid area of Da'an re土地沙化敏感性分析看(图 2-2),该地区沙化土地集中连片分布,主要集中于西部的舍力镇、烧锅镇镇、联合乡、四棵树乡、太山镇、红岗子乡、龙沼块状零星分布。中度沙化土地相对集中于两个区域镇;二是集中分布于南部的龙沼乡,其它乡镇(大岗广镇)呈片状或斑点状分布。重度度沙化土地面积的安广镇。根据本区域沙化土壤的分布情况以及沙土地面积仅占沙化土地面积的 1.40%,中、重度沙3,因此考虑到项目技术手段后续的应用范围以及省西部大安地区舍力镇(中轻度沙化土壤)作为本
图 2-3 大田实验小区设置图Figure 2-3 The setup of field experimental plots2.3.2 生物炭和有机肥联合施加对沙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实验选取生物炭和有机肥联合施加的小区进行裂区实验,共设 3 个处理:CK(对照,不施加任何改良剂)、FA(10 t ha-1生物炭+40 t ha-1有机肥)和 FB(20 t ha-1生物炭+40 t ha-1有机肥),每个处理重复 3 次,共 9 个 8m×8m 的小区,采取完全随机区组分布,小区之间设置 1 m 的隔离带降低边缘效应(图 2-4)。小区内分成 4 个裂区,分别播种 2 个红小豆品种:珍珠红(HD1)和大红袍(HD2),2个绿豆品种:小绿王(LD1)和绿丰 1 号(LD2),共 36 个裂区,12 个处理。分别设为:CKH1、FAH1、FBH1(HD1);CKH2、FAH2、FBH2(HD2);CKL1、FAL1、FBL1(LD1);CKL2、FAL2、FBL2(LD2)。2017 年 5 月 1 日分别称取相应的改良剂施入各小区,旋耕机旋耕三次,使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2017年 5 月 20 日再次翻耕打垄后进行播种,行距 60 cm,株距 16 cm,每个作物品种播种 3 垄/小区,每小区计 12 垄。按照常规农作方式进行管理,中间不补施任何肥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德国;周岭;李坷;张红美;;炭化时间对长、短绒棉基生物炭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期
2 苗微;孟军;兰宇;韩晓日;陈温福;;陈化处理对稻壳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孙涛;朱新萍;李典鹏;顾祝禹;张佳喜;贾宏涛;;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4 孙克静;张海荣;唐景春;;不同生物质原料水热生物炭特性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11期
5 宋婷婷;赖欣;王知文;方明;杨殿林;居学海;李洁;张贵龙;;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6 唐行灿;陈金林;;生物炭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1期
7 唐圣贤;王静雯;刘欣;胡津菘;汤志龙;杨一鸣;;一种新型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含镉、铅、铜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8年01期
8 李帅霖;上官周平;;生物炭对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02期
9 韩旸;多立安;刘仲齐;廉菲;;生物炭颗粒的分级提取、表征及其对磺胺甲噁唑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10 刘立;;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刚;高灰基生物炭农用对镉污染的控制机制及生态风险评价[D];南京大学;2018年
2 林贵英;热解过程中生物炭形成机制及吸水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3 王桂君;生物炭和有机肥对松嫩平原沙化土壤的改良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韦思业;不同生物质原料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5 肖然;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养分保留和重金属钝化的潜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吴林;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典型药用活性化合物的吸附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7 陈柏言;冰中黑炭来源单线态氧的光化学生成[D];吉林大学;2017年
8 司马小峰;功能化生物炭缓解纳米颗粒毒性和膜污染及储能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张瑞;生物炭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应用中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王金阳;生物炭对稻田和菜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平;布洛芬在铁氧化物改性生物炭上的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余和春;地表水回灌过程中典型磺胺类抗生素迁移特性及去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3 潘闽君;生物炭吸附邻苯二甲酸酯实验研究:灰分及老化作用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4 马艳茹;生物炭改性及其对沼液中氮的吸附特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5 刘桐欣;共热解法制备ZnCl_2改性生物炭及其吸附性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赵晓晴;椰壳生物炭固定化TTNP3对水环境中双酚类化合物的去除[D];南京大学;2018年
7 李文雪;生物炭添加对盐碱土水气传导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8年
8 陆嫚嫚;MnO_x负载生物炭对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9 陈绍荣;玉米秸秆生物炭及其老化对石灰性农田土壤氨氧化和氨挥发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10 刘凯传;混合基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土壤改良固碳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1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5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