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0-11-03 11:34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侧深施肥技术相对常规施肥方式具有省工、节肥、促前、增产等优点,是一项适用于北方寒地水稻种植区、具有节本增效功能的理想培肥技术。侧深施肥装置作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的核心载体,存在施肥量不稳定、输肥管路堵塞、营养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为此,本文结合北方寒地水稻侧深施肥农艺要求,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设计等方法对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关键部件斜槽轮式排肥器和气力输送系统展开研究:(1)以北方寒地水稻侧深施肥专用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肥料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主要包括肥料颗粒密度、含水率、三轴尺寸、悬浮速度、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物性参数和肥料颗粒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等接触参数,为后续施肥装置结构设计和数值模拟参数设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通过对斜槽轮式排肥器充肥阶段和排肥阶段进行理论分析可知,排肥轮转速越小越有助于凹槽内肥料颗粒的填充,排肥轮转速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施肥均匀性,计算得到充肥包角为45°时,排肥轮转速的最大理论值为150 r/min。通过对排肥器工作过程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可知,随着排肥轮转速的增大,排肥轮每转排肥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当排肥轮转速高于60 r/min时,每转排肥量递减明显;肥料颗粒轴向位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肥料颗粒轴向偏移量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规律相吻合。(3)结合水稻侧深施肥作业工况及肥料颗粒物理特性,分析确定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完成气力输送系统参数化设计。并基于离散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建立气体相和固体相数学方程,采用DEM-CFD耦合的方法对气料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由气流速度场分布和肥料颗粒的运动状态可知,不同入口速度边界条件下,气流速度场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气流最大速度出现在气料混合腔部位;随着入口气流速度的增加,肥料颗粒移动速度逐渐增大,弹跳现象减弱,相邻两肥料颗粒的间距逐渐增大,沿气流方向连续均匀运动,表明气力输送系统基本能够满足对肥料颗粒的输送。(4)为探究施肥装置的施肥稳定性和施肥均匀性,对施肥装置进行台架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不同排肥轮转速下相同时间内施肥装置排肥量的变化规律,当前进速度1 m/s、给定施肥量150 kg/hm~2时,排肥轮转速为16.15 r/min,施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4.71%。设计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排肥轮转速、前进速度、风机风速分别与施肥均匀性施肥量均值和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各因素对施肥均匀性施肥量均值影响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前进速度、排肥轮转速、风机风速;对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影响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排肥轮转速、前进速度、风机风速。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施肥均匀性施肥量均值目标值为0.45 g时最优参数组合:前进速度0.93 m/s、排肥轮转速21.96 r/min、风机风速22.93 m/s,此时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8.25%,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试验值与理论优化值偏差均控制在4.44%以内,表明软件优化参数具有准确性与可行性,可为后续施肥装置运行参数设定提供技术参考。(5)为检测施肥装置田间作业性能,以久保田2ZGQ-6D(NSPU-68CMD)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为车载平台进行田间性能检测试验,对施肥装置的施肥量偏差和施肥位置尺寸进行测定。插秧机行驶速度1 m/s,排肥轮转速50 r/min,风机风速32 m/s时,给定施肥量350 kg/hm~2,施肥量偏差控制在4.74%以内。侧位测量距离最小值平均值为32.87 mm,合格率为93.33%;侧位测量距离最大值平均值为47.73 mm,合格率为93.33%。正位测量距离最小值平均值为55.13 mm,合格率为86.67%;正位测量距离最大值平均值为75.13 mm,合格率为96.67%。施肥位置各测量距离平均值均在合格距离范围内,整体合格率为73.33%,表明施肥装置施肥量总体稳定性较高,基本满足水稻侧深施肥的农艺要求。本文将为水稻侧深施肥装置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支撑,有效促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224.2
【部分图文】:

常规


减排、丰产增效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农业 转方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以来,随着农户对化肥施用合理性意识加强,盲保证粮食作物产量的同时,农用化肥产量和农用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国家统治区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 30.75 百万公顷,和 32.15%,约 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保[12]。水稻生产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根、出叶、分蘖,增产丰收[13]。根据水稻不同生括基肥、返青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和粒肥和侧深施肥作业[14]。常规施肥作业通常在修整地时通过人工或撒肥与土壤的混合,经过泡田插秧后,完成后续返施肥过程及效果如图 1-2 所示。该施肥方式存在匀等问题,易导致水稻秧苗吸肥量不一致,水稻水稻产量和品质[15],并且插秧排水致使肥料养污染水资源[16-19]。

施肥量,肥料,箱容量,高速插秧机


东北农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式排肥、气力输肥的原理完成施肥。其主要特征在于:2 个独立肥箱并排在驾驶员后方,肥箱下端滚筒箱由上、下壳体扣合,独立肥箱末端分别放置有肥料收集袋,可手动将独立肥箱由中央向两侧抬起并完成清肥作业;滚筒箱内搅拌落料,在气流作用下,可有效防止气料混合部位发生肥料堵塞问题;齿盘分料精量配肥,结合微调旋钮可无级调节施肥量。作业行数为6行,肥箱容量78 L,施用直径2~5 mm固态类球状颗粒肥,施肥量调节范围60~915 kg/hm2,搭载洋马 YR60D 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作业,施肥位置侧 50±10 mm,深 40±10 mm,配套作业效率 0~0.55 hm2/h。

高速插秧机,气力,施肥量,箱容量


a)YR60D 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 b)2FC-6 型侧深施肥机图 1-4 洋马侧深施肥机Fig.1-4 Side-deep fertilization device of YANMAR图 1-5 为日本久保田公司(Kubota)研制的 2FH-1.8A 型侧深施肥机。该机型主要采用带槽滚筒式排肥、气力输肥的原理完成施肥。其主要特征在于:肥箱整体位于驾驶员后方,肥箱下端滚筒箱由上、下壳体扣合,滚筒箱内部带槽滚筒通过回转实现驱动排肥,可手动将肥箱由前向后打开,完成清肥作业;气力输肥系统通过鼓风机吸收发动机周围的热空气,以保证输肥管道内部气流干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输肥管道内肥料潮解而造成的堵塞问题;通过把手转动和杆切方式无级调节施肥量。作业行数为 8 行,肥箱容量 73.5 L,施用直径约 2~4mm 的固态类球状颗粒肥,施肥量调节范围 150~900 kg/hm2,搭载久保田 2ZGQ-8D 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作业,施肥位置侧 45 mm,深 20~50 mm,配套作业效率 0~0.42 hm2/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洋;褚孝莹;张磊;;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9年08期

2 刘继环;苑丽;;水稻减量侧深施肥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年08期

3 陈秀东;;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年05期

4 俞锦花;刘书武;;水稻机插秧配套侧深施肥技术浅析[J];农业装备技术;2018年06期

5 赵立军;颜珊珊;王宇杰;张志鹏;张玉鑫;陈昌峰;许春林;;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9年10期

6 程晓娟;丁锐;周成;房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炭基复合肥效果试验[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11期

7 王鹏;;推广梧桐河农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高水稻经济效益[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1期

8 王飞;陈曦;;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4期

9 宋建艟;孙国栋;;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7期

10 温璞;;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晓威;垂直螺旋式水稻侧深施肥机理与装置参数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松;侧深施肥下施肥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高观保;风送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肖伟;水稻侧深施肥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4 杨艳明;机插侧深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5 吴苗苗;水稻侧深施肥机的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6 陈长海;水稻插秧机螺旋搅龙式侧深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7 周韦;基于散粒体动力学的水田侧深施肥装置的分析方法和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松梅;水田中耕作业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杨欣伦;水田侧深施肥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白雪;八五七农场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6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