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抑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00:18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共生的过程中,能产生与宿主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宿主为内生真菌提供营养来源,同时内生真菌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提高了宿主的抗病性、抗逆性、抗虫性等。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限制了小麦粮食产量,而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小麦三雌蕊突变体(TP)是彭正松教授多年培育出的能够稳定遗传的一个小穗具有三个雌蕊的突变体,三雌蕊性状由2D染色体长臂上的Pis1基因控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突变体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因而具有提高小麦产量的潜能。本研究以TP为材料,从健康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鉴定其种属,并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为生防菌研究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TP植株根、茎、叶中共分离出58株内生真菌,从根中分离出34株,茎中分离出14株,叶中分离出10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58株内生真菌属于12个属,分别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节菱孢属(Arthrinium sp.)、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柱孢霉属(Cylindrocarpon sp.)、毛壳属(Chaetomium sp.)、黄丝曲霉属(Talaromyces sp.)、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格孢菌属(Pleosporales sp.)、雪球微座孢属(Microdochium sp.)、炭角菌属(Xylaria sp.)、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 sp.)、翅孢壳属(Emericellopsis sp.),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菌种。2、以58株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腐霉菌(Pythium sp.)、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玉米纹枯菌(corn sheath blight)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Sorauer)等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法筛选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TP内生真菌。结果显示,有4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株供试病原菌有拮抗活性。3、以Talaromyces flavus G12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其不同有机相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以确定最佳萃取部位。并采用琼脂培养法和液滴法检测菌株最佳萃取部位对禾谷镰刀菌孢子形态和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G12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85%。该部位萃取物可使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畸形、膨大呈结节状生长,且抑制其孢子萌发,该菌抑制禾谷镰刀菌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学位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76.1;S435.1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综述
        1.1.1 植物内生真菌概述
        1.1.2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
        1.1.3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概述
    1.2 小麦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1.2.1 小麦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2.2 小麦内生真菌抑菌作用
        1.2.3 小麦内生真菌促生及抗逆性作用
    1.3 禾谷镰刀菌研究现状
        1.3.1 禾谷镰刀菌与赤霉病
        1.3.2 禾谷镰刀菌致病机理
        1.3.3 禾谷镰刀菌的生物防治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TP内生真菌分离结果
        2.2.2 TP内生真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2.2.3 TP内生真菌分子鉴定
        2.2.4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内生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内生真菌抑菌研究初探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TP内生真菌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初筛结果
        3.2.2 TP内生真菌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复筛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Talaromyces flavus G12 拮抗禾谷镰刀菌的研究初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12 系统发育树分析
        4.2.2 菌株G12 不同有机溶液提取物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4.2.3 菌株G12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孢子形态影响
        4.2.4 菌株G12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以及待发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振江;魏学凯;曹莹;田沛;赵晓静;李春杰;;禾草内生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7年07期

2 贾彤;任安芝;魏茂英;尹立佳;高玉葆;;不同传播方式的内生真菌感染对羽茅的生理生态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3 汪学军;闵长莉;刘文博;薄翠英;;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刘明志;;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年04期

5 M.R.Siegel;;禾草内生真菌[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年03期

6 南志标;;禾草内生真菌(续)[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年04期

7 师茜;田沛;南志标;;基于Web of Sciences数据库的我国禾草内生真菌学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草业学报;2018年07期

8 宋海燕;李丽莉;卢增斌;于毅;张安盛;庄乾营;周仙红;门兴元;;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J];棉花学报;2018年05期

9 陈娟;孟志霞;邢咏梅;郭顺星;;5种兰科药用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7年04期

10 贾彤;任安芝;王帅;高玉葆;;内生真菌对羽茅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晓晶;披碱草内生真菌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李小聪;红豆杉小孢拟盘多毛孢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赤霉素协同增效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夏超;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8年

4 谢玲;广西两种生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5 徐庆妍;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松;两种海洋生物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7 张翼;两株海藻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汪业春;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孙剑秋;我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李冬利;黄槿内生真菌赤散囊菌及红海榄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狭叶坡垒和山橙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单慧;酿酒葡萄品种间内生真菌菌群差异以及内生真菌对葡萄细胞生理生化影响[D];云南大学;2018年

3 郭梦圆;冬虫夏草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敖秀锦;葡萄离体细胞对非接触内生真菌的生理生化响应[D];云南大学;2018年

5 赵凌波;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抑菌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6 张旭;海莲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7 吴希;两株耐盐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8 崔岩;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HNWSW-1和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9 任安云;含特定内生真菌酿酒葡萄植株的构建及其对葡萄代谢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7年

10 徐祥林;罗汉果及其内生真菌成分抗糖尿病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6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