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6:06
本文关键词:仁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仁化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当地耕地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仁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距上次土壤普查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仁化县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状况在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后都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评价仁化县的耕地地力及认识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特征,将对该区域耕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粮食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当地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本研究于2007~2009年采集仁化县2439个耕地土壤样品,分析其主要理化性状指标,并选取12个评价因子,综合应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评定了仁化县耕地地力等级;同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耕地土壤养分数据,运用GIS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仁化县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仁化县62.17%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3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以1.0~1.5 g.kg-1为主,比例为56.07%,表明全氮含量水平适中;仅有1.14%的区域有效磷含量属于缺乏水平(10 mg.kg-1),说明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在缺乏水平(100 mg.kg-1)以下,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非常低,普遍缺钾。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数据相比,仁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加权平均含量从29.11 g.kg-1降低到25.14 g.kg-1,降幅为13.64%,有机质含量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桥镇、周田镇、长江镇和红山镇;全氮加权平均含量略有降低,从1.43 g.kg-1降低到1.37 g.kg-1,全氮含量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镇、扶溪镇、周田镇和大桥镇;有效磷加权平均含量有较大的提高,从13.76 mg.kg-1升高到18.83mg.kg-1,升幅为36.85%,有效磷含量升高的区域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以丹霞街道、黄坑镇、大桥镇、周田镇和红山镇为主;速效钾加权平均含量则出现大幅降低,从66.19 mg.kg-1降低到40.87 mg.kg-1,降幅为38.25%,全县速效钾含量普遍出现了降低。总体来看,近二十多年来,仁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有效磷含量呈升高趋势,全氮含量变化不大,略有降低,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加强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使用,提高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2)仁化县耕地面积213240.32hm2,划分为一级至八级共八个级别,其中高产田2777.87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02%,中产田10187.78hm2,占耕地面积的47.74%,低产田8374.73hm2,占耕地面积的39.24%,可见,仁化县耕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面积比重较大。高产田分布在城镇周边宽谷冲积平原区,主要集中在丹霞街道、董塘镇和石塘镇,中产田主要分布在各镇河流冲积平原区、宽谷平原的中上部,低产田全县各镇均有分布,以长江镇和黄坑镇面积最多,分布于低丘坡麓、丘间洼地、河流冲积坝地。耕地地力等级高低的分布与其地貌类型的分布相吻合,平原及宽谷平原地区耕地质量较高,集中了仁化县的优质耕地。
【关键词】:耕地地力 土壤养分 时空演变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GIS 仁化县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耕地地力评价的工作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11-16
- 1.2.1 耕地质量的研究11-12
- 1.2.2 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12-14
- 1.2.2.1 国外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12-13
- 1.2.2.2 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13-14
- 1.2.3 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14-15
- 1.2.4 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的研究15-16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2 材料和方法17-35
- 2.1 研究区域概况17-22
- 2.1.1 自然条件概况17-21
- 2.1.1.1 地质地貌17-18
- 2.1.1.2 气候18-19
- 2.1.1.3 水文19
- 2.1.1.4 成土母岩母质19
- 2.1.1.5 土壤19-21
- 2.1.2 社会经济概况21-22
- 2.1.3 土地资源概况22
- 2.2 研究方法22-35
- 2.2.1 采样点的布设与采集22-25
- 2.2.2 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25
- 2.2.3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25-26
- 2.2.4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26-32
- 2.2.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6
- 2.2.4.2 评价因素的赋值26-28
- 2.2.4.3 评价综合指数的计算28-29
- 2.2.4.4 评价等级的划分29-31
- 2.2.4.5 评价结果纳入国家评价等级体系31-32
- 2.2.4.6 评价技术流程32
- 2.2.5 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方法32-35
- 2.2.5.1 数据处理33
- 2.2.5.2 空间插值33-35
- 3 结果与分析35-55
- 3.1 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35-47
- 3.1.1 土壤养分基本特征35-36
- 3.1.1.1 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基本特征35
- 3.1.1.2 耕地地力评价土壤养分基本特征35-36
- 3.1.2 土壤养分空间特征36-41
- 3.1.2.1 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空间特征36-38
- 3.1.2.2 耕地地力评价土壤养分空间特征38-41
- 3.1.3 土壤养分时空演变41-47
- 3.1.3.1 土壤有机质时空演变41-42
- 3.1.3.2 土壤全氮时空演变42-44
- 3.1.3.3 土壤有效磷时空演变44-45
- 3.1.3.4 土壤速效钾时空演变45-47
- 3.2 耕地地力评价47-55
- 3.2.1 耕地地力等级分布48-51
- 3.2.2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51-55
- 3.2.2.1 一级地51
- 3.2.2.2 二级地51
- 3.2.2.3 三级地51-52
- 3.2.2.4 四级地52
- 3.2.2.5 五级地52-53
- 3.2.2.6 六级地53
- 3.2.2.7 七级地53-54
- 3.2.2.8 八级地54-55
- 4 讨论与结论55-59
- 4.1 讨论55-57
- 4.1.1 耕地地力评价的科学性55
- 4.1.2 土壤养分变化原因55-57
- 4.1.2.1 自然因素55
- 4.1.2.2 人为因素55-57
- 4.2 结论与建议57-59
- 4.2.1 结论57-58
- 4.2.2 对策与建议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5
- 附录A65-66
- 附录B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远鹏;龙慧;刘志杰;;我国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5年04期
2 曾招兵;曾思坚;汤建东;刘一锋;张满红;;广东省耕地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3期
3 闫一凡;刘建立;张佳宝;;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模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4 叶回春;张世文;黄元仿;王胜涛;;北京延庆盆地农田表层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5 沈仁芳;陈美军;孔祥斌;李永涛;同延安;汪景宽;李涛;鲁明星;;耕地质量的概念和评价与管理对策[J];土壤学报;2012年06期
6 周波;陈旭飞;张聪俐;李静娟;张静;任宗玲;张池;戴军;;深圳市光明新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主成分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柳庆霞;;安庆市耕地养分演变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7期
8 吴兆娟;魏朝富;;国内耕地资源价值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年01期
9 单美;王训;;我国耕地质量研究进展[J];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印军;肖碧林;方琳娜;马宏岭;杨瑞珍;易小燕;李倩倩;;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本文关键词:仁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