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硒配施对油菜产量、抗氧化性及土壤有效硒、锌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锌硒配施对油菜产量、抗氧化性及土壤有效硒、锌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硒(Se)和锌(Zn)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所需的锌与硒是通过植物中的锌与硒获得的,植物中的硒和锌的含量决定着人体的硒、锌营养状况,食物链中硒、锌水平的改善途径从来都是生物学家、科学家等学者的关注焦点。本研究以连作油菜为试验对象,使用锌硒配施处理对其产量、抗氧化性及元素硒、锌的土壤有效性进行研究,为富硒、锌蔬菜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了一下初步结果:1、锌硒配施对二茬油菜的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均高于CK,锌硒配施对第一茬油菜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对第二茬油菜的产量影响微小。2、锌硒配施对油菜吸收锌、硒表现出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锌硒配施可以在促进第一茬油菜对锌、硒的吸收的同时,本次施锌也可以满足第二茬油菜对锌元素的需要,但是施硒只能提高第一茬油菜的硒含量,对于第二茬油菜,即使是高浓度硒对硒含量影响不大。考虑到土壤环境不被污染、锌硒的累积量、施用量发挥到最大作用,处理S2Z2是种植富锌、硒油菜的最佳配施组合。3、锌硒配施对2茬油菜收获后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施硒对土壤有效硒含量有显著提高的作用;施锌对土壤有效硒含量也有提升作用。施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茬油菜收获后土壤有效锌含量,但是对第二茬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施锌对2茬油菜收获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的影响。4、锌硒配施对2茬油菜收获后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施硒对2茬油菜收获后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是先降后增;对土壤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施锌对第2茬油菜收获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低浓度锌对第1茬油菜收获后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而高浓度锌则有促进作用,而对磷酸酶的活性刚好相反。5、锌硒配施对2茬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一茬油菜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施硒、施锌对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低浓度的硒与中浓度的锌配施,油菜叶绿素含量达到整个处理的最大值,2.081mg/kg,比CK高了85.9%。第二茬叶绿素含量(除高浓度硒处理外)高于CK,且整体小于第一茬。施硒、施锌对油菜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先增大后减小。其大小的顺序大致为:中浓度低浓度高浓度CK。整体来说,中浓度硒、锌配施第二茬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1.823mg/kg,比CK高了83.8%。由此得知,低、中浓度的硒与锌配施时,对叶绿素的含量有提高的作用。但锌、硒含量过高,对叶绿素的含量有抑制作用。6、锌硒配施提高了油菜的抗氧化作用,表现为油菜叶片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高浓度硒则产生了过氧化作用,表现为油菜叶片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升,SOD活性、POD活性减弱。
【关键词】:锌硒配施 油菜 抗氧化性 累积量 酶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65.4;S158
【目录】:
- 摘要6-8
- 前言8
- 1 文献综述8-17
- 1.1 土壤中的锌、硒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8-9
- 1.1.1 土壤中的锌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8-9
- 1.1.2 土壤中的硒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9
- 1.2 锌、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9-11
- 1.2.1 锌对植物的生理作用9-10
- 1.2.2 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10-11
- 1.3 硒与锌国内的研究进展11-13
- 1.3.1 植物中锌国内的研究进展11-12
- 1.3.2 植物中硒国内的研究进展12
- 1.3.3 植物中锌与硒国内的研究进展12-13
- 1.4 硒与锌国外的研究进展13-14
- 1.4.1 植物中锌的国外研究进展13
- 1.4.2 植物中硒的国外研究进展13-14
- 1.5 锌、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4-15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16
- 1.7 技术路线图16-17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17-19
- 2.1 试验材料17
- 2.1.1 供试土壤17
- 2.1.2 供试作物17
- 2.1.3 供试肥料17
- 2.2 试验方法17-18
- 2.2.1 试验设计17-18
- 2.2.2 试验实施与管理18
- 2.3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18-19
- 2.3.1 基础土样的测定方法18
- 2.3.2 土样锌、硒含量和土壤酶的测定方法18-19
- 2.3.3 植物叶绿素、抗逆指标、锌、硒总量的测定方法19
- 3. 结果与分析19-41
- 3.1 锌硒配施对二茬油菜产量、叶片总锌硒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19-26
- 3.1.1 锌硒配施对二茬油菜产量的影响19-21
- 3.1.2 锌硒配施对二茬油菜叶片总锌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21-22
- 3.1.3 锌硒配施对二茬迪菜中锌累积量影响22-23
- 3.1.4 锌硒配施对二茬油菜叶片总硒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23-24
- 3.1.5 锌硒配施对二茬迪菜中硒累积量影响24-26
- 3.2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叶绿素、抗逆性指标的影响26-33
- 3.2.1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26-27
- 3.2.2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27-29
- 3.2.3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MDA含量的影响29-30
- 3.2.4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SOD活性的影响30-31
- 3.2.5 锌硒配施对油菜叶片POD活性的影响31-33
- 3.3 锌硒配施对土壤硒、锌有效性的影响33-36
- 3.3.1 锌硒配施对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影响33-35
- 3.3.2 锌硒配施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35-36
- 3.4 锌硒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6-41
- 3.4.1 锌硒配施对脲酶的影响36-37
- 3.4.2 锌硒配施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37-38
- 3.4.3 锌硒配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38-41
- 4. 结论与讨论41-45
- 4.1 讨论41-44
- 4.2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0
- Abstract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影响油菜产量的生理因素[J];新疆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2 科达;让油菜安全越冬[J];乡镇论坛;2000年12期
3 庄作礼;;油菜适时去主茎 枝多角多产量高[J];农家科技;2000年12期
4 陈国民,徐国祥,刘大锷,黄一鸣,张君平;桃源县油菜生产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02年03期
5 吴岳;油菜施硼的三个误区及相应对策[J];安徽农业;2004年09期
6 张海树;巧防油菜早薹早花[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12期
7 黄祥龙;油菜形成“五苗”的原因[J];湖南农业;2005年08期
8 金玉忠;油菜的科学施肥[J];吉林蔬菜;2005年05期
9 宋惠安;提防油菜开“反花”[J];湖南农业;2005年03期
10 周荣丽;;浅析油菜分段结实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松林;罗锡文;;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和配套技术研究探讨[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叶川;肖国滨;郑伟;刘小三联;黄天宝;张昆;;油-稻-稻三熟轮作制下油菜轻简化技术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易靖;郑家国;江心禄;苏音贵;李杰;;重庆市油菜机播机收技术研究[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昱;王飞;林新坚;;几种磷肥对油菜的肥效表现[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俊;张春雷;刘丹;李锋;李光明;;缺磷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建军;陈晓艺;马晓群;;安徽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姚建国;;简阳市油菜“3414”肥料效果初报[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开芳;左明玉;郑明强;;浅析贵州省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设[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开芳;;浅析贵州省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设[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深宝;瑞昌油菜最高亩产创历史新高[N];江西日报;2012年
2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防治油菜弱苗:适时播种 控制肥水[N];农民日报;2013年
3 陈茂春;油菜早施磷肥效果好[N];农资导报;2014年
4 科协;油菜密植技术[N];长治日报;2005年
5 康悦善;油菜丰收后的烦恼[N];甘肃日报;2005年
6 楚文;湖北有望在十年内成为世界油菜生产基地[N];农民日报;2003年
7 科协;春雪后的油菜中后期管理[N];长治日报;2006年
8 李红瑛邋张彩霞 张华;湖北荆门油菜标准栽进人心里[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周先进;官春云:让油菜的“油水”更足[N];湖南日报;2006年
10 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黄少华;油菜气象性灾害及其预防(上)[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卫华;油菜发芽期耐盐评价、筛选与盐胁迫下根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改丽;新型甘蓝型油菜氮高效种质的筛选及其氮高效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俊;油菜高光效生理特征体系的建立及其调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桂珍;油菜种子耐热性的鉴定及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陈泉;BnSGS3基因遗传转化油菜和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对不同病毒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黄星群;油菜种子贮藏物质合成及外源激素调控的生化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7 黄敏;基于光谱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油菜养分及品质信息的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飞;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亮;油菜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筱蕾;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养分及产量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升;枸溶性钾无机复混肥对盆栽油菜及复垦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小清;乙烯对油菜叶表皮蜡质的调控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秦顺创;油菜机械化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推广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武鹏彬;煤基复混肥与解磷菌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盆栽油菜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康洋歌;早熟油菜生育特性、器官形成和内源激素变化对播期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王松林;基于多源遥感的江苏省油菜及其同物候期主要作物面积提取[D];长江大学;2015年
7 江慧;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8 曹伟;氮磷钾硼肥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莲蓉;油菜茎秆生化成分和倒伏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段秀建;油菜株型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锌硒配施对油菜产量、抗氧化性及土壤有效硒、锌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9006.html